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执政能力未获认可 “鸠山丸”黯然驶离日政坛|贝氏遭玩家戏耍成“链球” 抛至云端再狗啃地|俄罗斯今启动世界首个模拟火星之旅|
探秘北京地铁施工
2010-06-03 07:02:45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3日报道: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火车站旁不远的一片工地上,四个地铁进出站口已经悄然成型。其中一个出站口披上了绿色马赛克玻璃组成的山水画装饰,将传统风格融入到现代化建筑之中,漂亮别致。这是地铁大兴线义和庄站的建设工地,预计今年底,这条地铁线就将投入运营。

义和庄站工程的项目书记宗福彪向中国日报记者介绍说,义和庄站是大兴线的样板工程,今年7月该站的装修就将基本完成,以供其它站的施工人员参观。在地下掘进阶段,盾构机顺利地从黄村火车站附近的京九、京沪等12股铁路线下穿过,没有影响到地上铁路的畅通。

大兴线是北京现在正在建设的11条地铁线路之一。面临地面交通拥堵不断恶化的难题,以及促进节能减排的需要,北京和中国的众多大城市一样,在近几年掀起了地铁建设的热潮。去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也显著的加快了地铁建设的进程。北京的多条地铁线都在这场热潮之中,提前开工或者加快了进展速度。

现在,北京在建的地铁线路共有近280公里,已经超过了现有的运营里程。根据北京地铁规划,到2015年,北京将有561公里的地铁,在里程上超过伦敦和纽约。而根据最新的2020年地铁规划,北京的地铁通车总里程届时可能会超过1000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为了完成这一宏大的目标,让北京市民能更方便乘坐地铁通达城市各处,数以万计的地铁建设者正在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这些“地下工作者”的经历,和平日中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大相径庭。为了实现地铁贯通,他们必须长时间的在地下工作,并克服温差、潮湿、噪音以及与世隔绝的孤独等等困难。

义和庄站工程的项目书记宗福彪向中国日报记者介绍说,在工程的地下掘进阶段,一般每天两班,每班12小时。因为工程上的需要,从事盾构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这12小时,基本上都要待在地下。

中国日报记者曾经走进10号线二期火器营站附近的一段盾构施工工地。隧道里相当的潮湿,在靠近盾构机头的位置,噪声很大,环境温度也很高。金属、汽油、泥浆等气味混合在一起,尽管有通风管道把外面的新鲜空气吹到机头处,空气的味道依然不好。因为有大量的机械构件,供人腾转挪移的空间很小。

只有在盾构的控制室里,才有空调。一些工人在休息时,会来这里享受一下凉爽的环境,打打手机游戏来放松一下。在控制室里,有隧道内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工具,就是一台内线电话,用于向地面的工作人员报告工作进展等情况。

义和庄站的安全副经理施聘有着6年多的地铁施工经验,他说,每次在隧道里干完一天的班之后,衣服一般都湿透了。因为地铁施工的情况复杂,而他要操心项目的安全状况,所以经常提心吊胆的,担心出事故。为了确保地铁的建设能够安全进行,他必须做大量的工作,给工人们培训、指导,以保证工程万无一失。

宗福彪和中国日报记者谈起过自己在沈阳地铁施工的经历。冬天的时候,地上的温度最低能接近零下30度,而盾构机里有零上30多度,可谓冰火两重天。

安徽人施聘做工程已经有十多年了,2004年开始干地铁施工这一行。对他来说,生活就是一个工程紧接着另一个工程,休假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从2003年到2008年,他曾经连续5年没有回安庆老家看父母,他今天还对此感到愧疚。

施聘已经结婚多年,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对了妻子和孩子,他也感到颇多愧疚。因为工作忙,他每周只有一个晚上,能回到位于通州的家里,和妻子孩子团聚,第二天又要来到工地。妻子因此对他有不少抱怨,他的女儿也和他很疏远,从小就和他没什么感情。他对中国日报记者说,“我没有很好地负起一个丈夫和父亲应负的责任……节日我都不能带孩子出去玩玩。”

装修工人王军平现在也在义和庄地铁站施工。来自湖北潜江的他,已经有了30多年的木工装修经验,干地铁装修也是经验丰富。他曾经装修过地铁三元桥站和马家堡,义和庄站是他的第三次地铁装修经历。他的妻子也在北京地铁里做保洁。

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他对地下施工最大的感触是潮湿和温差。夏天地上热,地下装修工地冷,很容易感冒。前段时间,在工程最紧张的时候,他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8点,中间只有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休假更是不可能。在地下待的时间长了,他每次回到地面,见到光明,都特别开心。

和这座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外来务工者一样,他每年只有春节能回老家,和父母、儿子、女儿团聚。他的儿子正在上职业学校,专业是数控机床。“我不想让我的儿子再干我这行了”,他笑着对记者说。

在工地的蓝色高墙背后,打打球、玩玩牌是这些地铁建设者们仅有的娱乐。一个工程紧接着一个工程,一天10多个小时待在与世隔绝的地下,面对昏暗潮湿的隧道,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人们所不熟知的环境中,他们正在默默的延伸着这座城市的交通命脉,为城市的居民创造着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把地铁这一高效的交通方式扩展到更多角落。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6/03/content_992619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马超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泰国反对党议员如此辩论
在泰国议会下议院,一名反对党议员手持弹弓、戴着口罩摆出一副对阵的架势参加辩论。 >> 详细

论坛
泄漏石油破坏沿岸生态
“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向墨西哥湾泄漏的大量原油,已严重影响沿岸的生态环境。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