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城市正面临着肥胖危机。收入的不断增长、食品选择的日益丰富以及导致溺爱的独生子女政策交互作用,推升了城市肥胖率。对于日益深化的肥胖危机,特别有趣的一点是,由于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各种癌症和突发病等一系列疾病相关,因此无论政府或公民个人怎样尝试并预防未来的问题,对一代人而言已经太晚了。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外国直接投资等经济统计数据,可以随着中国财富波动,也可以随着范围更广的世界经济财富波动,这可能使预测出现问题。但与这些统计数据不同,肥胖将导致更高的疾病发病率,而这将对中国医疗卫生和福利体系造成真实、不可避免的压力。
问题的规模
与英国不同,中国的肥胖问题主要发生在富人身上,而不是穷人。每隔2、3年,中国就会“调整尺寸”。1982年,中国人口的7%被认定为超重;目前这一比例已升至15%,其中9000万人被认定属于慢性肥胖,而且有可能患心脏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比例在10年中由4.6%升至6.4%。即使中国立刻解决了肥胖问题,人们遭受糖尿病困扰的现实仍将存在,而且需要加以解决。中国的肥胖问题更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而不是老年人。在北京和上海的学生中,有五分之一的孩子现在被中国卫生部确认患有临床肥胖症(这是在中国的最高比例)。肥胖问题还主要是一种城市现象——全国有5%的人口被确认为肥胖症患者,但在各大城市这一比例已升至20%。
潜在原因
从根本上可分为社会原因和科学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施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意味着,现在祖父母和父母将他们全部的爱倾注在“小皇帝和小公主”们身上,往往允许他们完全西化,他们可以通过“纠缠压力”(pester power)和“恼人因素”(nag factor)来获得想要的垃圾食品。这种在一个孩子身上进行多重开销的现象,被称为“六兜综合症”(six pocket syndrome)。对孩子说“不”的能力,已经成为政府层面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政府官员已呼吁父母和祖父母不要过分溺爱或宠爱孩子。然而,对孩子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加——考试、学术成就、找个好工作、拥有完美的心上人等等,而在这方面,很多时候的鼓励性待遇和奖赏都以快餐的形式实行。
以亚洲普遍标准衡量,中国看电视的时间相对较低,大约每周16个小时,而菲律宾约为24小时。但学校不愿组织体育活动,部分原因在于家长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为了考试而学习,不是踢足球);部分原因在于学校已开始担心,在新近开始喜欢用诉讼解决问题的中国,如果学校组织体育活动期间发生事故,就有可能遭到起诉;还有部分原因(或许有些荒唐)在于奥林匹克奖项已导致人们将重点放在精英体育上。支持通过大众体育方式进行锻炼和健身的人,已发现自己被边缘化,因为现在大量花在体育上的开销都转入了中国名声不佳的“奖牌工厂”。至少直到2008年9月,中国体育和训练都将全部集中在获胜和取得最好成绩上,而不是全民健身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