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八大金刚”今变“三大支柱”
工业柳州的纵深改革路
今年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简称柳州市国资委)成立十周年。十年间,柳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值此之际,本报为您聚焦柳州国企改革的滥觞、深化和未来之路,观察大浪淘沙之后,柳州国资国企改革给今日柳州生活带来的变化。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辜丽娜
说起柳州工业,老柳州人心中响当当的“八大金刚”,是当年8家国有工业企业的代名词。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柳州的国企改革在工业企业开始,如今时移世异,汽车、机械、冶金已成为柳州工业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代表企业也建立起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这一变化更多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柳州国有企业告别散乱格局、走向优势纵深的改革之路。
1980年代
改革初始
时间回到1985年。那一年,柳州市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1980年不变价),柳州因此跃居国家主要工业城市行列。据国家统计局当年对全国324个城市的统计,柳州市的工业总产值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47个城市中,位列第1;在中南五省、自治区80个城市中,仅次于广州等5个城市而居第6。在那一段时间里,柳州市电扇厂、两面针牙膏厂、柳州开关厂等国企被柳州人誉为“八大金刚”。
“那时候真可以说柳州什么都产。”今年50岁的齐先生,曾是原柳州市链条总厂的一名职工。他说,那时候自家和亲戚家用的牙膏是两面针牌,喝水的杯子、洗脸的脸盆是搪瓷厂生产,床上铺的是灯花床单,天花板上的双马牌电扇送来凉风,后来到90年代初,齐在广州搞运输生意,第一台车还是回柳购买的五菱牌微型车。据《柳州市志》(第二卷)(下简称“市志”),1985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676家,国有企业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冶金、化工、纺织、轻工、机电工业等产业都有良好的发展。
不过在1984年,柳州市已被列为全国72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展以工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随后的2年中,普遍推行城市企业经营责任制,将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业改革的重心。
1990年代深化改革
从1992年开始,柳州市进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为重点的改革,当年制定《柳州市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试点方案》,以柳州微型汽车厂等32家企业为改革试点,在这一年,柳州成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城市。
“1994年,柳州市被列为全国18个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城市之一。”柳州市国资委副主任梁洪波介绍,当年优化资本结构已成为深化工业经济改革的一个重点,柳州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那一年开始建立企业破产机制。据“市志”记载,至1995年,全市有7户企业实现兼并,共处理不良资产4.6亿元,承担债务3.93亿元,其中最大的企业兼并是柳州微型汽车厂兼并了柳州机械厂,共盘活存量资产4.07亿元,承担债务3.25亿元。1994—1995年,又有苎麻纺织厂、市轧钢厂、市无线电八厂、市第三化工厂、市鱼峰食品厂等企业宣布破产。
1995年柳州市全市的支柱产业仍是机电工业(包括汽车)、纺织、冶金、轻工,其他重要行业有化工、制药、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电力等。1996年,柳州市提出“三改一加强”的方针及“抓大放小”的思路。其中抓大扶强,突出抓五菱、柳工、两面针等五大集团和集团公司的组建,放小搞活,推进25家中小企业为试点进行存量资产改革试点,再次确定14户企业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14户中除1户集体企业外,其余国有企业分别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形式。另外当年破产企业中自行车厂被私营企业收购,实现了所有制界限的突破。
1997年,柳州市出台15个有关优化资本结构的文件,涉及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改组以及再就业工程。已组建的柳工、五菱、两面针、纺建、联压五个集团(公司),吸附了41个企业,总资产达82.1亿元,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约1/3。1997年开始,中小企业改制由试点向整体推进,主张国有资产首先从竞争性行业的中小企业逐步推出,并在1999年将年产值2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归口到城区管理。整个90年代,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小企业改革,让柳州国企逐步告别“小散乱”格局。
21世纪优化改革
根据“市志”,到了2000年,全市只有88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37家通过改制改组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1年,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与上汽集团在南宁签约,通过国有资产划转方式,将柳州五菱改组为“上汽集团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从上汽获取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进入21世纪,柳州工业以汽车、机械、冶金为三大支柱的产业格局也得到确立并进一步稳固。
2002年,柳州市出台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政策性文件,即当年被业内人士所熟知的“1+4”文件,随后,以五菱、花红、凤糖等为代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或引进外资,或与国内外强优、大型跨国企业合作,如美国通用正式参股上汽五菱,深圳华强整体收购凤糖,上海复星医药参股花红药业厂改制等,国企资产重组在这一年实现新突破。
2004年柳州市国资委成立,柳州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2004年以后,柳州市的国企改革立足产业基础,发挥优势,不断得到深化。” 国资委副主任梁洪波介绍,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有序逐步退出,在工业领域,国有资本按照“有退有进”原则,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企业,推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主导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集中,例如培育柳化、两面针上市,加速打造柳州市第四支柱产业;组建广西柳州银海铝业有限公司;同时发展壮大了一些生产性服务的企业,如有“全国食糖产销桥梁”之称的广西糖网及服务整车厂、主机厂为主的物流企业桂中海迅。
(柳州市地志办对本稿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