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首页 环球在线首页
CHINA DAILY 英文首页
 
评论:珍惜“痛”出来的精神成果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日历再次沉重地掀到这一页:5月12日——一个国人不忍碰触的国殇日。最好的祭奠方式,是用共和国的进步,让逝者心安,让生者奋进。

从汶川大地震到特大暴雨袭击,从北京奥运会到神七问天,从三鹿奶粉风暴到金融海啸拍岸,从持续干旱到甲型H1N1流感在地震周年前一天突袭四川——这一年的中国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且让我们重温已成历史的365天,重温曾经让我们牵挂的那些人、那些事,重温我们从地震之后的痛楚中收获的精神成果。

我们收获了对生命的高度尊重,这是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的重大转折。

此前,唯有领袖的逝去,才能让五星红旗低一低头。而汶川大地震七日之后,全国哀悼日的设立,使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为平民的群体性遇难举行国葬,下半旗志哀。

一年间,在民间锲而不舍的追问下,在政府详细深入的调查后,我们终于得到了遇难者特别是遇难学生的确切数字。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冒着风险出现在重灾区,表达出决策层对百姓安危的深切关注和身体力行;还有人民军队威武之师在抢险救人中的冲锋陷阵;还有全国人民的援手相助。

来自不同层面的追问、调查、深切关注、冲锋陷阵与援手相助,印证着民间呼唤与执政理念渐次融合,不断闪烁着“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的光芒,是一次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我们收获了志愿者精神和公民意识,它让中国变成“一块钢板”。

地震突袭,80后,甚至90后挺身而出,在惨烈的灾变之后,在灾后重建的漫长战役中,他们集体英勇地站到共和国的前线,用坚强、韧性、专业知识与责任感,努力支撑起灾难中的祖国,让长辈们刮目相看。

一年前,关于灾区的一切,众多共和国公民都以炽热的情谊和深沉的责任感,以各种方式报以关爱和关切:从对校舍建筑质量的诘问,到对地震博物馆重建的热议;从呼吁关注冯翔们的心灵痛楚,到对捐款捐物公开透明的吁求;从对灾后规划的出谋划策,到对口援建的亲身参与。

我们收获了“对口援建”这一闪烁着改革精神的灾后重建模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快速集结,“一省帮扶一个县”的“对口帮扶”模式的成功,让世界惊叹“中国式帮扶力量惊人”,“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东部19省市“对口支援”灾区19个县市,承载着无数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的江河大川,滋润着饱受创伤的土地。

这一年,我们确实在痛楚中学习,在痛楚中进步。但是,不能不看到,痛楚之后,我们本已取得的一些精神成果有被选择性遗忘的危险,我们刚刚收获的一些阶段性进步正面临被某些地方刻意消解的可能。

这边厢五星红旗在为平民遇难低头,那边厢却冒出“躲猫猫”“做梦死”等恶性事件;这边厢蓬勃崛起的公民意识令人赞叹,那边厢却有官员动用公权力拘捕发帖批评政府违规占地的网民、强奸年幼的女孩;这边厢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灾区、国务院下令各地缩减行政事业开支,那边厢还有地方敢于动用公款买名酒名烟、出国旅游;这边厢对救灾物资一丝不苟、认真核查,那边厢事关食品安全的事件频发。

灾难与辉煌并存,痛楚与复苏同在,徘徊与进步相生。这就是痛楚后的中国,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复杂现实。鲁迅先生曾经入木三分地用阿Q这个形象,批判国民性中顽固的健忘症。细数从前,我们有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有过灾难面前的大智大勇,也有过痛楚过后的健忘与麻木。

188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作家韦塞尔说过:“我们决不能让我们自身忘掉那些死去者的命运。如果我们真忘掉了,我们就是使他们再一次的死亡,我们自己就对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死亡变得毫无价值而负有责任。”

是的,在大地震周年祭之际,面对八万多个亡灵,让我们宣誓,我们永不遗忘,让我们永远珍惜并发扬光大那些“痛”出来的精神果实。

编辑:邓京荆 来源:京华时报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至今
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 69225 人遇难
  震殇·影像志 > 更多

 
 
  地震相册 > 更多

组图:“我们要再做一次妈妈”

 
本期项目负责人:肖亭  编辑:段若兰  张峰   邓京荆  肖亭  设计支持:凌雷  技术支持:沙益新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