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意甲英超西甲|中超女足|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频道>聚焦
运动会“枪手”背后的利益链条
2011-11-04 08:44: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上海媒体一篇《市农运会乒乓男单冠军是“冒牌货”》的报道,再度引发了人们关于“运动会诚信”的议论——在上周上海市第七届农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中,7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使用假身份证冒名顶替他人参赛,其中代表嘉定区某队参赛的一名“枪手”最终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体育竞赛的公平原则也因此再次遭到践踏。

上海农运会组委会相关人士在赛后解释说,由于“农民”的概念近年来变得比较宽泛,因此,“外地选手在上海8区1县居住满两年也可以参加”,只是现役的专业选手没有比赛资格。

问题恰恰出现在“现役专业选手”凭借假证明进入农运会赛场。目前,上海体育局已经确认,以“周逸”名字参赛并获得上海市农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的,是刚刚从上海乒乓球队退役的孟某,按照上海市农运会的参赛标准,此人并不具备参赛资格。至此,嘉定区某队弄虚作假已是板上钉钉,对其处理结果也将由农运会组委会近期公布。

与大型国内综合性及专项体育赛事不同,以农运会为代表的多项业余赛事,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成为竞技体育“锦标主义”的受害者。2008年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狂揽51枚金牌举世惊叹,此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巨大成就,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10年的“全民健身”,更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主项。在此背景下,专业运动员“抢”走市农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新闻自然显得很刺眼。

“这种事不新鲜,我就帮一家国企打过一个北京市的业余比赛,还有两个队友帮另一个队打”,小天(化名)是专业篮球运动员,他说,专业运动员“冒名顶替”参加业余比赛,这种情况相当普遍,“队里有人退役后在那里工作,比赛时就叫我过来帮忙,主要是老板想要个好名次,参赛证也是他们自己做的。不过,那比赛是不挣钱的,就是吃了几顿饭,最后又送了两双篮球鞋。”

相比小天这种“帮忙”性质的“枪手”经历,某资深“枪手经纪人”的讲述更让人汗颜。

“按理说,在中国篮协注册的职业运动员是不可能参加业余比赛的,但很多比赛对参赛人的资格审查就是走个过场,而且,很多队请专业运动员打比赛,都会准备相应的材料和证件,一般没人管这种事,即便有人举报,最后也不了了之。再说了,这又不是个别现象,大家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按这位“经纪人”的讲述,他去年带一位NBL现役球员在中原某省的3个城市连着打了3个月“野球”,“谈好每打一场给3000元,一共打了4个比赛,包括两个行业内部的比赛,一个外企联赛,还有一个私人举办的对抗赛”。

这4个比赛让那位NBL的现役球员挣了大约5万元——作为CBA的次一级职业联赛,NBL分AB两组采用赛会赛制,每年的赛季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因此,不少NBL球员利用赛季空闲期出来“走穴”挣钱。

“NBL的A组一共10支球队,我不敢说每个队都有人在外面打野球挣钱,但这个比例肯定不小,队员也认可这种方式,因为如果光靠联赛的话,球员就要饿肚子了。所以,尽管俱乐部不允许队员出去打‘野球’,但管不住。”

在某省煤矿系统举行的一次篮球赛上,曾经有3支球队同时想请一位NBL的现役球员为自己打球,最后的结果是,“谁给钱多就帮谁打了”。“规模稍大一点的业余比赛里,几乎每个队都花钱请人,比赛打到最后一看,就是专业水平的比赛,尤其是边远省份的篮球赛最喜欢请人,而且还要找水平很高的,一般水平的还看不上”。

小郑是东北某市体校羽毛球专业的学生,今年6月受老乡邀请到成都旅游,闲暇时参加了一次外企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我挺不好意思的,打到半决赛就推说肚子疼不打了”,公司领导对此还“非常遗憾”。

据记者了解,去年某大型机关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其中有不少参赛队心照不宣地请了“专业外援”,一知情人透露,在田径比赛中获得三级跳远前三名的均非该机关系统工作人员,“都是请来的专业运动员”,“冠军的奖金是4000元”。

此类为普通工作人员举办的运动会,本意只是丰富单位职工的业余生活,并通过竞赛促进职工的体育锻炼意识,但专业运动员的“暗渡陈仓”,却让此类运动会流于形式。

“缺少了公平竞赛原则,业余运动会的冠军和奖杯就成了表面文章。”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说,“不少专业运动员一会儿是学生,一会儿是工人,一会儿是农民,一会儿是白领,他们去参加各种业余比赛,对公众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各系统、各单位与其办运动会,不如多组织大家运动健身,竞赛只是一种激励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郭剑)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