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社会普遍不认可纹身?

来源:搜狐体育
2017-02-03 14:57:03

为什么中国社会普遍不认可纹身?

在国内,许多公众人物也迫于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利益原因,即使有纹身,也不得不遮掩或是遭受非议。范志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批评张琳芃,“他已经在场上体现了他的气质,但我唯独对他不满意的,你也转告给他,最好把手臂上那些东西都去掉,因为他是一名体现正能量的球员。手臂上有那些东西是影响他收入的,你们这么跟他说,人家都不敢叫他拍广告了。”

可见,在国内社会,纹身的负面形象很难完全破除。

军队征兵、某些岗位招聘不允许纹身

由于历史原因及社会原因,军队条令也明确规定,军人不得纹身,因此在征兵体检标准中,也存在相应规定。而近两年,军队对于纹身的态度宽容了很多,据悉放宽对纹身的控制是为了扩大军队备选群体,也更利于扩大在文化成绩、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甄选余地。

2014年,纹身首次不作为参军体检项目。征兵标准做出了调整:文身瘢痕由过去的着短装身体裸露部位刺有“点、字、图案”,直径超过2厘米(其他部位直径超过3厘米)的不合格,调整为面部、颈部文身直径超过2厘米;着短装身体裸露部位直径超过3厘米,或虽经手术处理仍有明显文身瘢痕影响军容的,视为不合格。

除了军队征兵在纹身方面有考量,某些工作岗位也对纹身者有限制。一些国有企业或港台国外等大型企业都不招有纹身的员工。因此,在这些规章制度之下,纹身也无法作为生活的一种常态事物存在,国内社会对于纹身的偏见也似乎有了规则可循。

转变:越来越开放的国内纹身环境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纹身技术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渗透,国内社会对于纹身的态度比以前包容得多,特别是在开放环境下长大的80后、90后一代,他们不再将纹身视为坏记号,而是试图去理解纹身的含义,并主动尝试纹身。

为什么中国社会普遍不认可纹身?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对于纹身态度的转变,发生在2003年左右。几家文身馆的老板都表示,在2003年到2005年,随着贝克汉姆、科比等一大批国外知名足球、篮球运动员身上的文身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文身馆的事业迎来新高潮。“光贝克汉姆的天使翅膀,每个月都要做多少次。”

为什么中国社会普遍不认可纹身?

2006年前后,美剧《越狱》热播,男主角身上的大片纹身受追捧,全国的文身馆生意也更加火热。随着西方文体界名人的纹身风潮来袭,前来纹身的人们变得更多,且其身份也更加多样,有学生、白领,也有生意人等。纹身不再是一种特殊的事物,它崭露出愈发常态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