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俄总统暗示竞选连任意图 舆论气势渐压普京|印度女孩与眼镜王蛇同吃同睡 三度被咬仍亲密|加州男子拍海啸余波丧命 遗体终漂流“回家”|
环球在线>专题>外交讲坛>外交讲坛第二十四期>访谈亮点
访谈亮点
2011-03-23 09:58:38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外交讲坛》节目,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以英法美为首的西方多过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军事袭击,美国军方把这次袭击称之为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利比亚禁飞区的决议,而利比亚领导人卡达菲则把军事行动称之为赤裸裸的军事侵略,今天我们十分高兴的请来了两位资深外交家,为大家从专业的角度来解读利比亚局势。我身边的这位专家安惠侯安大使,是我国外交部前驻埃及的大使,安大使欢迎您。

安惠侯:谢谢。

主持人:这位大使呢是我国前驻阿联酋的大使,刘宝莱刘大使,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话题。

刘宝莱:谢谢。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报道中是法国率先发动了对利比亚的打击,而英美等国不是那么积极,尤其是美国主动说出了自己要退居二线当一个配角的角色,那么两位大使能不能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次法国的打击表现如此积极。

安惠侯:法国把地中海地区看做是它的利益很相关的一个地区,特别是北非地区,一个阿拉伯的这么一个范围,像毛里塔,摩洛哥,阿尔巴尼亚,突尼斯这些都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利比亚也是属于阿拉伯以后的,当然利比亚不是法国的殖民地。但是在这个北非地区发生的地区,法国特别的关心。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呢,就是说萨科齐总统在突尼斯事件发生以后,基本上没有很多的作为,在国内受到了批评,这一次,他又要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显得特别的积极。他不仅是第一个对利比亚发动的轰炸,派飞机,而且在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这个问题上头,他也是非常积极的。而且在这个决议公布以后,19号他专门召开了有关国家的峰会,实际上在峰会上就确定了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分工,所以这一次法国是显得比较积极。

主持人:刘大使。

刘宝莱:我补充两点,第一点就是萨科齐明显面临大选,今年萨科齐的选举率低,所以萨科齐要造势搞成轰动效益,法国人是比较浪漫的,法国人希望选出一个总统能够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所以萨科齐抓住这个机会,另外就是法国和利比亚有它的经济利益,特别是石油,据报道,法国的多塔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很重要的一个大油田,萨科齐明确的支持(利比亚)反对派为今后反对派能否掌权,夺取更大的实惠和利益铺垫。

安惠侯:得再补充一点,法国军事打击利比亚的事情上冲在前头,但是并不能认为美国在这次军事打击的行为当中就无所作为。实际上美国在幕後规划,策划还是起一个领导作用,实际上让法国冲在前头,他退居后头而已。因为昨天前天,这个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都曾经公开的表示,说是对这一次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的领导权,他们将在几天以后要交给另外一方,就是说他自己也承认这个指挥权还是在美国手中,但是他又说是在形式上,表面上他退居幕後,是这么一个过程。

刘宝莱:这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法国人这一次跑得急,跑得快,跑得最前面,他创了三个第一,第一呢它就是明确的支持利比亚的反对派,第二呢,同卡扎菲政权和同利比亚政府断交,第三呢法国首先进行了对利比亚的空袭。

主持人:大使表达得非常客观非常充分,我们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本次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打击取名为“奥德赛黎明”,这个奥德赛我们知道本来是古希腊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部,这和利比亚的空袭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给比利亚军事行动起这样一个名字呢。两位大使。

刘宝莱:奥德赛呢,确实是荷马史诗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叫奥德修斯,因为奥德修斯这个人是得罪了海神,海神给他出了很多难题,而且使他遭受了很多的磨难,经过的十年的奋斗他战胜海神取得了成功,成为了英雄,所以说这个故事就说明了是正义战胜邪恶,而且在地中海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这一次联军突袭利比亚以此为代号,就是表明联军是正义之师,而且为什么要用黎明呢,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这个联军,不仅是打击一次,还要进行多次,一直把卡扎菲制服为止。

安惠侯:基本上是这个意思吧,就是说黎明就说是在西方国家的眼中,卡扎菲是进行一种黑暗的独裁的统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下,没有光明,所以西方要给他们利比亚人民带来黎明,这是完全是西方的观点。

主持人:所以他们起了这么有点浪漫色彩的代号。

刘宝莱:另外利比亚也在地中海地区,也在地中海这个地区,而这个故事呢也是在这个地中海地区,所以欧洲人用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谢谢两位大使,关于西方联军啊,这次为什么会出兵打利比亚,网友们有很多的猜测,大家分析的最多的,无外乎有两种原因,一个就是为了利比亚的石油,另外一个就是想让现在的反政府武装来掌权,推翻卡达菲政权,两位大使觉得到底西方联军出兵利比亚的目的是什么。

刘宝莱:西方联军出兵利比亚这两种因素都有,还有更多的原因,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西方国家从自身的考虑,从政治上来说的,法国的萨科齐和美国的奥巴马都面临明年的大选。正因为这样,他们要通过这个事件,来为自己造势,能够争取多捞选票。第二呢,就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呢就是他们据报道欧洲70%的石油主要来自利比亚,所以他希望这个局势呢能够尽快的平定下来,能够得到,能够使利比亚恢复对石油对欧洲的供应。第二点呢,还有一点呢,就是说西方国家对卡扎菲的这个人很不感兴趣。非常反感。而且是恨之入骨,看做眼中钉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从地缘上来说,因为利比亚同欧洲很接近,欧洲现在也担心如果利比亚继续乱下去,形成难民潮,对大批的难民流入欧洲,对欧洲的经济和安全带来负面的影响。基于以上的原因,美欧联军进行这次打击。

安惠侯:咱们说西方国家在确定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时候,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就是他们的在利益,这个叫维护他们的利益。第二个出发点,就是说要维护他们的价值观,所谓民主自由价值观。这次在利比亚,他们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也是从这两点出发的。首先呢,他们认为利比亚一部分部落起来反对卡扎菲的政府,这就是民主要求自由,要求民主,反对卡扎菲的独裁。所以从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出发,他必须要支持反政府的武装。就是说这是他们的观点,第一点。

第二点呢,是这个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一样,受控制中东地区,是他们的共同利益。这个不允许中东地区出现一些不听话的领导人,不跟他们政治配合的领导人。所以呢,卡扎菲在历史上有很多这个对西方有些不利的做法,所以有一部分老百姓起来反对卡扎菲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就要把卡扎菲打下去。推翻卡扎菲的这个政权。

同时呢,刚才也讲到了利比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他们要确立自己战略利益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要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石油运输的渠道,基辛格说过一句话,谁要控制到石油,就是控制了整个世界。所以从这些出发,他们发动了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但是具体的军事打击的目标,我觉得可能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削弱卡扎菲的政府军的力量。通过轰炸,通过从海上发导弹,巡航导弹,都是要大大的削弱卡扎菲的军事力量,使卡扎菲不可能完全的消灭反政府武装的力量,这是第一个具体目标,第二个具体目标呢,就是要保存反政府武装力量,不要把反政府武装力量全部消灭了,再就是他所注意到,西方国家所注意到的,就是利用这个反政府武装力量来继续,来颠覆卡扎菲的政权。第三个目标呢就是通过这次袭击以后,创造一个进一步的武装全政府武装的这么一个通道,使反政府武装力量能够得到恢复,壮大,这样西方国家通过海上和空中对利比亚的政府军进行打击,然后他希望通过反政府武装呢,从地面上也对卡扎菲进行攻击,使利比亚的内战继续延伸下去,最后达到推翻卡扎菲的目的。这是他们的做法。

主持人:两位大使也都谈到了说卡扎菲在利益上做了很多不利于西方国家的事情,西方国家对他恨之入骨,两位能不能具体举一些例子,有哪些事情让西方非常头疼。

刘宝莱:卡扎菲已经统治利比亚近42年,在这样的长期时间里,他一直和美国西方国家对着干的。西方国家认为卡扎菲是恐怖主义分子,认为卡扎菲是支持恐怖主义事业的。另外呢发生上发生过洛克比空难事件,这对西方来说呢,非常恼火。一直追着卡扎菲不放,所以说呢,西方呢,另外西方人也认为卡扎菲是个反复无常的说话不算数,所以说呢,卡扎菲即使这一次说了他想停火,西方人也不相信,而且继续对他进行打击,当然西方人这一次下决心搞掉卡扎菲,自然是想在利比亚建立一个西方的政权,能不能建立起来,因为这个想法是不错,能不能建立起来,能不能达到目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主持人:谢谢两位大使。从目前的打击形式来看啊,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网友们认为卡扎菲无外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就是继续强硬到底跟西方联军打一个鱼死网破,另一种可能就是妥协,退让,妥协,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两位大使分析一下,接下来有可能会选择哪条路呢?

安惠侯:这个前景啊,因为西方国家的这个军事打击啊,使利比亚今后的发展前景,变得很复杂,现在一下子也不能完全的预料。但是有几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第一种可能性呢,就是卡扎菲不屈服,继续坚持他的立场,从现在来看,卡扎菲就是这么个态度,所以说在西方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以后,卡扎菲是坚决谴责西方的这种做法,认为是侵略,同时表示决心,要坚决的抗争到底。同时呢,他也采取行动,把这个军火库打开,武装全民,所以西方如果来我们就是全民一起反抗,打持久战,打游击战,目前为止他是这么一个态度,如果他确实是这么一个态度,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他有一个顶得住西方的打击,尽管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不至于动摇他的对政府军的控制,这是一种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尽管他态度很坚决,但是他顶不住军事打击。所以顶不住军事打击呢,有两种方面,第一种方面呢,就是说是反政府武装力量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之下,力量逐渐的强大,西方的空中支持,海上支持的情况之下,对地面上卡扎菲的武装进攻,而卡扎菲的军队,慢慢的顶住了,这是一种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性呢也不排除,在西方的打压之下,我估计西方受到打压之外可能还有另外的,就是通过这个会晤什么的等等的收买现在忠于卡扎菲的部队,使他们反戈一击,背叛卡扎菲,因为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打萨达姆的时候,他就是把萨达姆手下很多军官都收买了,结果这些军官都战无斗志了,就走了,回家了,萨达姆也没有人支持他,会不会在利比亚也出现这种情况,就很难说。所以如果这样的情况下呢,就说是卡扎菲如果顶不住了,就被反政府武装,或者是被他自己的军队推翻,这也是一种可能性。是吧?

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呢,就是比如说非盟也提出来要寻求一个非洲的一些解决方案,这个阿盟提出,也会不会提出来一个能不能继续调解,一个是监督停火,然后在反政府武装和政府之间进行调节,让他们进行谈判,对话,和平的解决分歧,双方都做出让步,最后实现停止内战,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而且应该说这第三种可能性是国际社会应该支持和鼓励的一个可能性。是吧?这种可能性呢,就是因为前两种可能性呢都是在西方国家的,对利比亚干涉,军事打击的情况下实现的,这是不符合国际法的,只有第三种可能性,才是正确的,也是国际社会所希望的,而且应该说呢,对利比亚人民有好处,这三种可能性,对整个地区的形式走向和平与稳定有好处,也对整个世界有好处,因为利比亚乱呢就造成了整个中东地区混乱,动荡,中东地区混乱动荡就会影响到石油价格的上升。甚至于严重的话还影响到石油的供应,而这样子的话石油价格的上,石油供应的短缺,又会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吧?所以我们是希望第三种可能性能够出现而且觉得成功。

主持人:有一个湖南的网友问到,刚刚安大使也提到了石油在利比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资源,欧洲现在一直是觊觎利比亚这种石油资源,自从战事发生以后,利比亚官方成已经由日产140万桶大幅下降了,那么这种石油方面的考虑是不是现在西方联军入侵利比亚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呢。

刘宝莱:西方呢,跟我刚刚讲的一样,欧洲据报道,欧洲70%的原油是来自利比亚,那么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也是希望尽快地能够结束这种动荡的局面,他的希望是这样,以便使利比亚恢复石油的出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另外关于这个选择,我认为当前卡达菲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就是打到底,很强硬,他自己讲过,他讲像烈士一样流尽最后一滴血,战死在利比亚的土地上,而且最近西方进行空袭以后,他公开的谴责了西方,认为这是赤裸裸的侵略,野蛮的侵略,并向一百万人发了枪。现在关键有两点,第一点是不是他的军队继续忠于他,第二是不是老百姓继续支持他。从现在看来的黎波里的老百姓还都上街游行啊,坚决支持卡扎菲,因此卡扎菲在目前来说,他就只有这一个选择,就是要打到底,但是卡扎菲这个人啊,他就是非常精明的,也是比较识时务的,他也是与时俱进的,如果他感觉军队不是支持他了,老百姓也不支持他了,不排除他提出妥协谈判的可能性。

主持人:战争发展到今天,现在国际社会对这个战事的反应也不太一样,像非盟和阿盟比较微妙,两位大使能不能从国际角度分析一下呢。

安惠侯:在谈到国际社会反应之前,我对上一个题目稍微做一个补充,就是利比亚谈到石油啊,是这个概念,利比亚所产的石油的70%是运往欧洲国家的,这个就是刚刚你说的,从现在来看,利比亚原来正常情况下,每天生产140到150万桶,现在呢,实际上是剩下四十万,如果随着西方打击的加强,这个可能还会进一步减产,但是从当前来看,对石油价格和石油供应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的,还不是实际上的,因为欧佩克,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有四百万桶石油的储备机动,所以还不至于说世界上不至于因为利比亚目前的乱局而造成实际上的石油供应的短缺,还不至于。但是如果说这个事情进一步发展呢,影响进一步扩大就很难说了,所以我要稍微补充一点这个。

刘宝莱:尽管如此,但是会引起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人们担心的事情。

安惠侯:最后谈到这个国际的舆论的影响呢,因为西方列强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已经延续了三天,而且从打击的范围来看,媒体报道,对卡达菲的官邸进行了袭击,而且对石油管道也进行了袭击,确确实实是造成了相当多的平民伤亡,所以这么一个状况,就引起了国际社会强烈的批评和谴责。

比较突出的呢,首先是非盟,非洲国家联盟,这是所有非洲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所有非洲国家的联盟组织,这个组织在19号,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以后,就明确的表示反对军事打击,这个要求各方停止军事行动,而且主张呢,就是说寻求一个非洲的解决方案。本来呢,这个非盟组织有一个关于利比亚问题的特别委员会,这个特别委员会19号开会,确定要派一个团到利比亚去进行调解,这准备20号到利比亚去的。但是我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报道,这个代表团要去利比亚的行动,受到了阻止,没有得到批准。没有得到谁的批准呢,这个消息没说,但是肯定是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批准,因为西方国家现在控制着整个空中。他不让这个代表团所坐的专机飞往利比亚进行调解,所以这个代表团没去成,委员会的准备4月25号进一步开会研究这个问题。

再一个呢,就是阿盟的反应,就是说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反应。阿拉伯国家起初的时候,就是说在4月13号,他们通过一个决议,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进行空中禁飞,所以联合国安理会最后通过的1973号决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应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要求,在西方国家大力推动之下通过的。但是19号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狂轰乱炸以后,阿盟的秘书长穆萨先生,明确的表示西方国家的这种举动,偏离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是要成立一个禁飞区,并且千方百计的要保障平民的安全,结果你现在不是设禁飞区,而是进行一场战争,而且伤到了平民,完全是违背了初衷了,所以他们表示反对。这个就是说非盟是代表所有的非洲国家,阿盟是代表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利比亚既是非洲国家,也是阿拉伯国家,是吧,都反对西方对它的这种军事打击。

另外不用说了,我们中国态度也是很鲜明,我们对他们军事打击表示遗憾,我们重申我们主张通过谈判和平的解决问题,反对在国际事务当中使用武力,要求他们停止,然后希望这个利比亚的问题能够得到和平的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俄罗斯,也是表示遗憾,印度,也是表示了遗憾。另外呢,像拉美国家里头,委内瑞拉、古巴也是谴责西方的打击。就是欧洲国家,也有一些国家明确的表示反对。德国也没参与这些活动,投了弃权票,另外呢保加利亚,其他的国家也明确地批评这种做法,就是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的意见,美国舆论,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对奥巴马的决定也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批评和谴责。

主持人:安大使您刚刚也提到了非盟和阿盟,现在网友也提出对这两个组织对利比亚局势的反应。有的网友提出了非盟也不是见死不救,而是遭到了西方的阻挠,而阿盟呢,穆萨现在表示谴责这种行为,但是阿拉伯世界内部呢,我们知道卡塔尔,还有沙特阿拉伯却是参与了对利比亚的打击,现在网友关心为什么阿盟内部不是那么团结呢。

刘宝莱: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禁飞区的初衷有两点,第一是保护那一带的平民,第二就是制止利比亚的国内的军事冲突,但是这次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空袭啊,大大的超出了这个范围,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的不满,批评甚至谴责。这次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了。那么非盟明确地表示,不但反对,而且要求西方联军立即停止对利比亚的空袭和军事打击。阿拉伯联盟,22个成员国,原来是要求安理会通过这个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是一致的,但是阿拉伯联盟呢,有些国家,也认为这个利比亚的局势比较复杂,有些国家呢也同意派军去参与这个事情,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利比亚的局势能够尽快的平定下来。

主持人:现在有一位天津的网友,想问两位大使这样一个问题,非洲乱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偏偏要解放利比亚。两位大使?

安惠侯:我不明白网友说解放利比亚是什么意思,谁解放利比亚,是西方国家解放利比亚还是谁解放利比亚。但是我要说的就是现在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不是解放利比亚这个概念,他解放什么呢,一个国家的内政,它的内部事务,内部矛盾,内部冲突,应该由这个国家内部解决,而不是由外来的参与解决,或者是把一个方案强加给他,更不存在一个国家本身内部的事务需要外国来予以解放,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西方确确实实有这个解放利比亚的这种思维,他们认为利比亚现在是缺乏民主,缺乏自由,所以他们给利比亚人民带去民主,带去自由。通过什么东西带去民主,带去自由,通过枪炮,通过导弹,通过轰炸,这不是开玩笑吗?通过飞机轰炸,巡航导弹的发射怎么可能带去民主自由,怎么可能解放老百姓,只有造成老百姓的伤亡,干涉事务,使得利比亚内战不是停止下来,而是延长下去,激烈起来,对老百姓一点儿好处没有。

刘宝莱:很明确,第一利比亚是个独立的国家,利比亚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利比亚国内的事情,利比亚反对派,利比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力量现在发生的冲突是利比亚国内的事情,这是利比亚的内政,应该由利比亚自己来解决,而不需要外国进行干预,更不需要外国进行军事干预。第三,不存在解放利比亚的问题,因为利比亚现在就是一个独立国家。

主持人:一位北京的网友问两位大使,这场战争能打多久,卡达菲能撑到什么时候?

安惠侯:这个确确实实不好估计,按照参与这次打击的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一些军方的估计呢,就是说这次他们的袭击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对利比亚的防空设施,进行了破坏。而且对利比亚围困班加西的装甲车、坦克进行了打击,也就是毁灭了。而且呢,他们飞机在利比亚的上空没有受到任何的攻击,可以自由的往来,所以他们认为这个利比亚已经停止了对班加西的攻击,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但是也有军方的一些评论家认为,就是说完全通过空中袭击和海上的导弹的袭击,想摧毁卡扎菲的政府军的有生力量那是很困难的。更何况卡扎菲现在军火库打开,武装全民,这么一个情况之下呢,有些西方的军事专家认为有可能使得这一场军事冲突旷日持久,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

而且有一点很值得西方国家三思的,就是经过三天的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已经激发了国际舆论的强烈的谴责和批评,如果西方国家还仍然坚持对利比亚的打击下去,那国际社会对这个西方国家这种行径就会更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西方国家从法理上,从道德上,从民心上都会有纠纷,都会失去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还能够继续打下去,怎么样,很难说。而且旷日持久又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西方国家参与这次打击西方国家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因为发导弹,第一拨美国和英国向利比亚发射了20多枚的巡航导弹,据说价值是9000多万美元。他们现在法国经济也困难,美国经济也困难,英国经济也不好,他们能支撑多久,当然他们肯定能支撑,他们能支撑多久,关键支撑下去,他们国内的老百姓会不会反对,会不会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个都很难说。所以说这些形势都会影响到这个局势的发展,影响到这场军事打击延续的时间。

主持人:局势发展到现在,网友们对卡扎菲的前途命运也比较关心啊,一位山东烟台的网友就问,卡扎菲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萨达姆?卡扎菲的下场会不会和萨达姆一样呢。刘大使。

刘宝莱:我给刚刚安大使讲的那个我补充一下,这场战争,这个事情的决定的时间呢,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就是看支持卡扎菲的军队的情况,如果军队能够坚持下去,是一个问题,如果军队在外部强大的军事打击和压力下如果军队哗变又是一个事。第一点,第二点就是看反对派的武装力量的发展情况,如果反对派有武装力量发展得比较快,在外国支持下发展比较快可能会有变化,但是目前看来呢,不会发展那么快,第三就要看西方联军的打击力度。如果西方的联军打击再继续加大,加大打击力度,形势会变化,会改变目前的状况,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依照卡扎菲的性格来说,卡扎菲会战斗到底的。他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萨达姆。

主持人:有一位山东淄博的网友问到西方国家现在攻击利比亚是不是重演了现代版的八国联军。大使觉得这个问题有道理吗?

安惠侯:对这个卡扎菲会不会成为萨达姆啊,我是不同的意见,成为萨达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顶下来,能够保持住他的政权,这种可能性同样也是存在,卡扎菲不是注定就要失败,注定就要变成萨达姆,注定就要被他的反政府武装,或者是西方的联军把他干掉,不是注定的。这是两种可能性不同时存在,也是刚刚刘大使讲的,他说的因素。

另外这一次使大家想起八国联军来,我觉得很自然。这个从本质上来讲,确确实实西方几个强大的国家,美国,超级大国,法国,英国,这都是老牌的强国,现在力量也是很强的。是欧洲的主要大国。还有其他几个国家,联手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利比亚的内政进行干涉,并且进行军事打击,这使人家想起八国联军的那种丑行是很自然的。这个一点儿都不觉得奇怪。当然了,时代不同了,那个八国联军实际上是肆无忌惮,现在呢,这些西方列强呢,对利比亚的打击遭到了全世界舆论的谴责,这个舆论的谴责,老百姓的反对,有可能对他们实行谴责,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既相同,也有区别。

主持人:最开始两位大使提到了联合国安理会19日通过的1973号的决议,本来是禁飞的决议,结果发展到现在,多国部队向利比亚又派飞机,又派导弹,完全和禁飞不搭边了,那么两位大使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1973决议到底在什么背景下通过的,到底有没有明确授权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军事袭击呢,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决议。内容具体是什么?

安惠侯:这个1973号决议,他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建立一个禁飞区,同时他有这么一个内容,就是说是有关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来保护平民的安全,当然呢,最后还归一条不能派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西方国家就是抓住了第二条,就是说可以采取任何的行动,来保护利比亚的平民安全。他们的任何行动,就是包括军事行动,所以说他们觉得军事打击利比亚是合法的。这个是歪曲联合国的决议,是变革联合国决议,因为联合国决议实施禁飞区保护平民的安全这是出发点。为什么设禁飞区,就是让卡扎菲的飞机不能起飞去轰炸这个反政府武装。然后呢,就是说采取任何手段,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要保护平民的安全。这是个实质,是吧?

现在西方所采取的行动,是对卡扎菲的军队进行打击,对卡扎菲的防护测试进行打击,甚至于对他的官邸进行打击,对输油管道进行打击,而是造成了众多的平民的伤亡,这个跟那个决议的精神和实质是相脱离的,就是变成了一场军事行动,军事打击,甚至是一场战争。这个就是完全是把这个联合国,超出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所规定的范围,而且违背了联合国决议在保护平民安全的这么一个精神。所以西方利用了这个安理会要求1973号决议而实施军事打击,要达到推翻卡扎菲,到目前为止,领导人卡扎菲,所以说这次是不对的。

刘宝莱:这个安理会通过了设立利比亚禁飞区的决议的初衷,安大使已经讲过了,在西方进行的军事打击完全是违背的这个决议的精神,而且不但是没有保护平民,而且据说已经打死打伤了二百多人。不但没有保护了利比亚的安全,而且使利比亚很多的设施遭到了破坏。不但是没有使利比亚国内的动乱局势平定,而且使这个局势更加的难以解决,所以说这个是可憎的,可恨的,全世界表示不满,表示遗憾,表示谴责。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大使今天来到演播室进行的精彩点评,也感谢网友收看下期的《外交讲坛》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美国黄石公园最新动向
黄石公园地跨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过去210万年里曾发生3次灾难性喷发。 >> 详细

论坛
科技界10大权势女性
不要以为女人只会美容和逛街,她们称霸的地盘越来越多了,来看十位全球科技界权势女性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