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29日发表题为《不要指望中国拯救世界》的文章:
在一个亮点即将消失殆尽的全球经济中,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身上。过去10年,其中很多经济体经历了非常迅速的增长,多数经济体已迅速从2008年至2009年的危机中复苏。
乐观情绪随处可见。花旗集团(Citigroup)预测,未来20年,尼日利亚和印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将增长9%以上,柬埔寨、印尼和埃及也将超过7%。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一项最新研究中,阿文德 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预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总产出将以5.6%的年率增长。
如果这些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将为步履维艰的富国的总需求做出重大贡献,并确保全球经济稳步增长。我们将见证人类历史上最引人瞩目的贫富差距的缩小。
遗憾的是,这些预测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最近的推算,忽略了重大的结构性限制。中国的问题已得到充分认识。过去10年,中国的增长一直受到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的驱动。
至少,中国成功建立了基础广泛的现代工业,对于大多数其它国家而言,这仍是一项令人畏惧的任务。印度在IT和商业服务领域获得了重大成功,但该国经济要想为广大低技能劳动力创造体面的就业机会、并保持增长,就必须扩大其制造业基础。在尼日利亚,由于公共部门精简、私有化、贸易自由化以及新行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不足,正式就业人数实际上已有所缩减。尼日利亚劳动者正大举返回家庭农场。
在拉美,全球竞争推动了制造业和非传统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这方面的增长仅限于狭窄的经济领域。劳动力转移到了生产率不那么高的服务行业和非正规活动。例如,尽管巴西去年的表现出色,但该国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仅为1980年之前数十年的一小部分。
其它国家正沉迷于危险且不可持续的外国借款。尽管国内储蓄少的可怜,但由于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土耳其经济增长迅速。这使得该国经济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最近几周土耳其里拉遭受的打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基于资金流入或大宗商品热潮的增长热潮往往都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