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会谈中双方强调新形势下中美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承担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们认为,中美之间应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不断增进战略互信,避免误判对方的战略意图。
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 正确判断对方战略意图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中美之间的接触、合作是主流,同时也难免存在摩擦和分歧。
在会谈中,习近平表示,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世界,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拜登则表示,美国欢迎中国持续稳步发展,致力于同中国建立紧密、强有力、永久性的友好关系。历史将证明,美中两国建立这样一种关系是正确的选择。
“中美双方的发展对对方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威胁还是机遇?这是一个战略理解问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他认为这一问题对中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基本判断——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
“比如从区域层面看,美国在亚太地区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这种存在是否会使矛盾更加尖锐?从微观层面看,如何判读一次军事演习、一次访问?这就是一个怎么判断的问题。”曲星说。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振岗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导致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应如何看待对方的发展,做到不猜忌、不怀疑并逐步建立战略互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副主席强调双方要‘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马振岗说。
“中美双方应把相关倡议变成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通过行动把互信落到实处,否则互信就是空对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说。他认为,现阶段最迫切的是中美两军和战略安全方面构建互信。在这些领域,政治意愿可以起到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