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加强金砖国家机制建设的呼声日益增大之际举行的峰会。
金砖国家机制的建立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是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产物。“金砖四国”领导人已先后在叶卡捷琳堡和巴西利亚举行过二次会晤,就重大国际问题交流意见与看法,协调立场。“金砖四国”建立了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晤、联大外长会晤、常驻多边机构使节非正式会晤机制,在国际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金砖国家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建立了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晤机制。
——这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呈现新变化的情况下举行的峰会。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戴维斯说,受日本大地震和西亚北非局势不稳定影响,全球经济再次面临不确定性。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加乔夫(罗高寿)认为,金砖国家在过去两年里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但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的稳定性还很脆弱。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将出台什么样的新举措推动彼此间经济合作,不但关乎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认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未能起到应有的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新兴市场国家所代替。”
——这是全球治理改革发展到一个新节点时举行的峰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治理,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发生了重要变化,最显著的标志是,为了共同应对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达国家和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进行了合作,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框架内的发言权明显增强。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退却,全球治理改革能否继续下去,不但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意愿,也有赖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努力。虽然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正在此消彼长,但总体而言,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发达国家依然占据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不利地位。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中的不均衡情况依然严重。
在三亚峰会上,金砖国家能否展开有效合作,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而事关全球治理改革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