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组:是闺密也是爆料人
如果刘嘉玲不再演戏,她完全可以视为香港标准的名媛,爱出入上流场合,爱炫富,又爱标榜人生信条。虽然洪晃曾经严厉指出内地无名媛,以退役的小明星和二奶居多。但既然有媒体将她们定位为名媛,我们就不另起名号了。
数来数去,万宝宝、叶明子等人虽然也是内地名媛,但似乎兴趣只在时尚设计领域,闹腾的就“赵名缓”一人。赵欣瑜因为“泼墨门”扬名,这个曾被王菲戏称“名缓”的女人与王菲、那英等人的交往方式可以简称为“包包外交”,大抵就是她从香港带回限量版包包几枚,就匀一个送朋友,慷慨大方。在“泼墨门”之后,她曾消停过好一阵,但在鄢颇被刺事件中,又跳出来指责演员李小冉水性杨花,替李小冉前男友孙某人打抱不平。
前辈
港台的名媛前辈就太多了,赌王的太太们和女儿们都是,霍启刚的母亲朱玲玲是,卖保险的上山诗纳是,还有孙芸芸、张天爱、关颖??这些人没事儿就聚在一起,搞慈善义卖,当然少不了要求明星加盟,一来二往,八婆的互相作用力就产生了。
潜力股
杨澜多数人还将杨澜定位为主持人或传媒人,但如今的她已开始有“名媛范儿”,先是设计珠宝,推出自己的品牌,然后又签下李艾作为公司艺人,她本人与章子怡、李冰冰、王菲夫妇、邓文迪等人都有交情。
名媛组规律总结
1 够有钱,这样才能组织派对和各种名目的活动。
2 够闲,这样才能与各位明星交往,然后主动揽下传递八卦的重任。
3 要够八卦,热衷于跟女明星们交朋友。
4 最好是会爆料。
总结陈词
娱乐圈的守望人群
何谓演艺界,何谓娱乐圈,何谓名利场?所谓界,是一个半开放概念,能够对个人职业身份进行大致界定;所谓圈,是一个封闭的概念,有进无出,信息和资源在圈内不断富集、传递;所谓场,是一个有规则的概念,需要凭认证资格进入。娱乐产业发展最充分的好莱坞,是一个成熟的名利场,明星们进进出出,背后是商业规则在起作用;而在畸形发展的华语娱乐产业,还处在演艺界与娱乐圈并存的阶段——以闫妮为例,这样一个已婚、拥有大量观众和专业荣誉、没有圈内大腕好友光环加持的演员,她只属于演艺界,不属于娱乐圈。
与普遍的认知不同,娱乐圈的户口本不是由观众决定的,而是由一群并不为大众熟知但又深具影响力的人群所掌握的。如果非要给这批人一个命名,姑且叫做娱乐圈守望人群吧。
娱乐圈的守望人群包含四个族群:干爹族群,往往以金主的面目下凡;文丐族群,一般以作家、编剧的身份出现,对艺人和项目起帮忙兼帮闲的作用;传媒族群,担当明星新闻的幕后推手;食腐族群,喜欢以名媛、消息灵通人士的身份出现在娱乐圈。一个真正隶属娱乐圈的艺人,身边往往有守望人群的一种或者多种伴生、共存。
一个对外封闭的圈子,必然通行潜规则——这种潜规则不止是情色权钱的层面,更泛指娱乐圈的举荐制。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大片女主角往往会落在章子怡、李冰冰、周迅、范冰冰身上。当守望者的举荐成为惯例,就有了章子怡被张艺谋、李安、冯小刚共同“宠幸”的盛况,有了葛大爷被冯小刚、姜文一齐看好的好事。
守望人群与明星伴生的状态,是华语娱乐圈的魅力所在。娱乐圈种种无法解释的怪现状,越发增添了神秘感。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商业逻辑将会缓慢改变这种封闭现象;娱乐圈什么时候开始去圈子化,什么时候才是守望人群的末日——他们不会消失,而是会进化为名利场的敲门砖、守门人、食利者,以更为模糊的面目渗入明星的交际网络。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编辑:刘小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