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奇观|科学探索|历史揭秘|劲爆丑闻|名人轶事|
  精彩推荐 俄印古什地区发生爆炸 两名警察丧生|布莱尔夫人烤焦面包触发火警 引来三辆消防车|见证奇迹:王家岭事故生命大营救现场组图|
一张旱区捐水照引发网络大质疑 捐水没捐桶被疑作秀
2010-04-07 08:47:32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一张旱区捐水照引发网络大质疑 捐水没捐桶被疑作秀

引发争议的那张照片。村民们把桶装水倒入平常取水的水池,水池底部有取水管。

中国日报网消息:援助旱区,辛辛苦苦把桶装水运过去,然后,不是放在村民家里,而是倒进露天蓄水池中……这样一张照片近日引发网络热烈争议,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水倒进既不卫生又易蒸发的水池,质疑捐水是作秀,甚至怀疑各种给灾区献爱心的捐助活动。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者不了解情况,只看到一张照片就转发和评论,可能对做善事的人不公平,甚至可能“寒了在前面做事的人的心”。

捐水的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昨天,该校参与此次捐助的老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回应了网络质疑,他说原因很简单,学校捐了水,村里太穷了,村民们装水的器具都不够,剩下一半的水没处放,而桶还需要带回桂林,所以只好先把水存在村里平常取水的水池里。

“这次活动真的帮到了村民,不是作秀。”胡启明老师说。

网友质疑摆拍作秀

3月28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派了两辆大卡车,给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懂甲村送去了3000桶水。在事后发表的新闻照片上,有一张是当地群众将一桶桶纯净水倒进一个看上去并不是很干净的露天水池里。

4月3日这张照片被南京电台的主持人姚澜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上,质疑说,“这样捐水的啊?!明显的摆拍嘛。我实在理解不了。”

截至昨日该微博已被转发1200多次,评论500多条。在跟帖评论中,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是作秀。网友“麦田”说:“倒在大池子里面,水会蒸发渗透很多,且被污染;如果真要回收水桶,完全可以拆分到每个灾民家里,然后收桶,而不是这样汇聚在一个大池子里。”甚至有网友就此表达对各种捐助活动的怀疑。

网友“蛮子寨”则猜测:“问题1,为什么要倒出来?水桶有限,作为搬运工具,需要重复使用;问题2,为什么非要倒进这池子,不直接分到村民家里?村民家里缺少大容量储水设备,只能依赖蓄水池……”他还担忧“如果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那对志愿者是不公平、对急需捐助的灾区人们更是不利。”

在多位网友贴出更多信息和照片后,姚澜也多次转发,推动真相厘清。昨晚他对本报记者说,“后来我在微博里说明过了,并为没有考证就擅加评论致歉,但很多人没看到。”

捐助者:绝非作秀

对网上的疑问,参与了这次捐水行动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胡启明进行了解答。他对南都记者表示,这次行动非常用心,而且实际效果很好,当地群众确实很高兴,绝不是作秀。

胡启明说,他们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懂甲村作为援助对象。因为这个村缺水非常严重,当地政府也有派临时改装的运水车给他们送水,仍不能满足基本饮用需要。

捐的水均为其劳动服务公司纯净水厂生产,总数3000桶,派了两辆大卡车运送。他们是连夜启程,于3月28日凌晨4时许到达里湖乡,由于乡里公路非常狭窄难行,一直到上午9时许才到达懂甲村。到达后,在懂甲小学操场上他们给学生及其家庭分发饮用水。学校附近的村民也带上桶盆等器皿前来取水。分水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许才算结束。

误解源于信息不对称

胡启明说自己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他也到附近村民的家里去看过,真的是家徒四壁,连装水的东西都没几样。他在去的路上,见到很多没盖的水池都觉得很奇怪。那是当地政府出资,村民修建的“地头水柜”,用于收集雨水,是一项利民工程。胡曾问村民,为什么不修个盖子呢?这样水很容易就蒸发掉了啊?再说也不安全。村民说,哪还有钱修盖子。

在懂甲小学的操场上就有一个大水泥池子,也没有盖,可装水200吨。因为附近村民的家里能装水的地方都已经盛满,此时还剩下一半的水没分。但他们当天还要返回桂林,山路难行,他们又不能过些天再回到懂甲村拿桶,于是就把水倒到水池里。照片上壮观的倒水照片就是这时拍下的。

胡表示,虽然这个池子看上去不是很干净,但平时村民就是在这个池里取水饮用的。据他们事后了解,不少住得远的村民第二天才来到这个池子取水挑回家。“这次活动真的帮到了村民,不是作秀。”

对于网上的质疑,胡启明并不生气,他认为误解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质疑是网民的正当权利。      

来源:南都网 编辑:马原


(来源: 南都网)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心里发毛:尼泊尔露天火葬
在尼泊尔既目睹了印度教火葬,又邂逅了一场传统婚礼,深度体验了那里的民间风俗。 >> 详细

论坛
谁会是下一个刘芳菲?
刘芳菲,中学期间品学兼优,保送入吉林大学外语学院,大学期间连续四年年级总成绩第一名。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