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服装含冤“甲醛门”
新西兰一电视节目宣称中国产服装甲醛超标900倍后引发当地恐慌,后被证实“用错了实验”
作为新西兰消费者权益电视节目、新西兰国家电视三台《Target》的执行制作人克拉克对艾伯森的话颇不以为然,后者为本国零售业协会总裁,他指出《Target》犯了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使中国产服装背上了“黑锅”。
事情还要从今年8月份利文斯通一家的事故说起。8月8日一个早上,新西兰人利文斯通13岁女儿开着了暖器,穿着中国制睡衣的小儿子杰克则站在暖气旁边。“这件睡衣被烫热,杰克未感受到热度时,它便烧着了。”利文斯通愤怒地说:“这件睡衣标签上明明写着不易燃,我没料到睡衣会着火,这太过分了。”
小利文斯通的遭遇为《Target》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就在随后播出的节目中,《Target》指中国睡衣中甲醛超标是罪魁祸首,并公布了一个令全新西兰震惊的结果——把中国制的羊毛和棉制成衣送到化验所检测,结果是成衣的甲醛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标准超出900倍。
900倍?!新西兰有关方面坐不住了。新西兰零售业协会动作迅速,他们将中国成衣分别送到新西兰、中国上海和香港三个地方进行独立检测,然而,三个结果都指中国成衣上的甲醛含量没有超标,完全符合国际标准。那么900倍的数字是怎么回事?9月3日,零售业协会总裁艾伯森道出关键,是检测方法不同导致不同结果。“《Target》的化验不合乎认可的国际标准。简单来说,他们用错了实验。”
原来,国际上通行的甲醛检测方法是甲醛释放量检测法,因为只有释放出来的甲醛才对人体有害。但是,《Target》节目中使用的检测方法衡量的是服装中所有甲醛的含量,因此该节目检测出的甲醛含量远高于国际安全标准规定的含量。
对于艾伯森的说法,《Target》执行制作人克拉克拒绝承认测试有误,坚称测试方式是由化验所建议,并非制作人员有意曲解国际标准。但克拉克承认,报道时间仓促,运用的资源有限,报道可能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形象。香港《明报》则认为,《Target》节目为了证明中国童装有问题,故意使用了不利于中国产品的检测标准。
时隔不久,艾伯森的说法得到进一步佐证。10月17日,新西兰官方宣布,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检测,中国产服装甲醛含量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西兰消费者事务部部长朱迪思·蒂泽德表示,消费者事务部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对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99件服装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中97件样品的甲醛含量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规定的含量,只有两件样品甲醛含量偏高,但经过简单清洗后,这两件样品的甲醛含量也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该部还向中国驻新西兰使馆通报了检测结果,澄清了中国产服装没有问题。(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