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推荐首页> 正文
波音总裁曾向胡锦涛介绍:波音之父是中国人
[ 2007-08-14 16:38 ]

王助等人毕业后,正赶上袁世凯称帝风波,他们的公费留学款项全无着落,无法立即回国。正是在这样的窘境中,王助得到了进入波音的机会,为中国人在世界飞机制造史上留下绚丽的一笔。

波音第一架飞机B&W—1型

为波音赚到第一桶金

美国波音公司的创办人威廉·波音原本是西雅图市的一个木材商。1914年,威廉去观看一场飞行表演,十分幸运地乘坐了一次飞机。翱翔在蓝天上的难忘体验,使他对航 空工业产生了无法抑制的热情,甚至专程去洛杉矶的一所飞行学校学习。

1916年7月,威廉·波音与一个热衷于航空事业的军官威斯特夫成立了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1917年,威斯特夫跟随美国海军参战,不得不选择离开。威廉·波音于是将公司更名为波音。

威斯特夫与王助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同班同学,由于他的离开,威廉·波音急需寻找一名航空技术方面的人才,来填补威斯特夫的位置。于是,王助被推荐进入了当时规模并不大的波音公司。

王助的到来,被视为“天降贵人”,他很快就被聘为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

尽管威廉·波音和威斯特夫造出了B&W—1型水上飞机,但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况。当时,飞机的主要购买者是美国军方。他们发现这种飞机起飞与降落的成功率很低,根本达不到军方的标准。

王助很清楚B&W—1型飞机的缺点,而他的目标,就是要提高飞机起降的成功率。为此,王助设计出一架有着双浮筒双翼的B&W—C型水上飞机,成功地通过了美国军方的测试。

美国海军部认为这种飞机性能稳定,并且兼具巡逻艇和教练机的双重功能,一次就订购了50架。

这份订单为波音公司带来了57万美元的收入,是波音发展史上最需要的第一桶金。假如没有这份订单,波音公司很可能早已销声匿迹了。凭借着王助的出色才能,新成立的波音公司开始站稳了脚跟。

可以说,王助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就是1917年4月至1917年底。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作为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的王助,如同慧星般,在美国的航空史上发光、闪亮,更为全世界的飞机工业开拓了商业与军事领域的发展空间。

波音公司在获取第一桶金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二战中,波音设计B-29轰炸机成为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产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