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推荐首页> 正文
波音总裁曾向胡锦涛介绍:波音之父是中国人
[ 2007-08-14 16:3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7月9日,美国波音公司最新机型——波音787型“梦想”飞机惊艳亮相,全球瞩目。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波音能有今天的翘楚地位,离不开一个中国人——王助。作为波音历史上的第一位设计师,他为波音造出了第一架飞机。有人将王助称为“波音之父”。

位于西雅图的波音博物馆里,陈列着有关王助的资料、照片和一块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铜匾。这些发黄的历史片段,记录了世界航空工业的萌芽时期,一个中国人的传奇——先行者的艰辛与蹒跚,探索者的欣喜和冲动,那时候,他站在国际飞机设计制造行业的最前沿。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波音时,公司总裁亲自向胡主席介绍王助对波音的贡献。

从烟台水师到麻省理工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习西夷之长,救中国之短”,是所有中国年轻人最热切的期盼,王助也投身其中。

王助,字禹朋,1893年出生于北京。12岁高等小学毕业时,正逢清政府筹建海军,于是他考入烟台海军水师学校,16岁那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09年,清朝大臣出洋考察,王助、巴玉藻、王孝丰等9人被一同带往英国,开始了留学之旅。

在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他开始接触当时还附属于海军的飞机制造领域。1912年暑假,王助与巴玉藻一起凑了2英镑,到温德梅尔湖区,跟着飞行家波特飞行了一次,从此便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波音第一架飞机B&W—1型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至英国,王助和巴玉藻等4人在毕业后,奉命转赴美国深造。1915年9月,他们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在课程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王助与巴玉藻仍主动去寇蒂斯、通用等飞机工厂实习,从飞机设计到钳工、锻工,无不亲身实践,常常在车间弄得一身油垢。1916年6月,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第二期毕业生,王助、巴玉藻、王孝丰3人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航空硕士学位,而那一期航空工程专业的全部毕业生不过十余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