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压
实际上,有些国家从一开始就对长城站嗤之以鼻:“中国的科考站选址于南极圈以外的乔治王岛上,那里又几乎整个被冰雪覆盖,能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呢?”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在那个冰封雪冻的世界,20年后的2005年1月,中国南极考察队竟然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dome A)。
这一高点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东南极的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最高海拔4039米,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匀静的南极内陆冰盖之上,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前三者分别由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占据着,在中国科考队登顶之前,只有高点冰穹A等待着人类历史性的跨越。
上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都希望夺下这一制高点,但是1992年,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几乎是抢过话筒宣布,中国愿意承担冰穹A的考察任务。而后,1996~2001年间,中国组织实施了4次“中山站-冰穹A”的内陆冰盖考察。
“其实在这段期间,中国的勘探并不成功,而西方国家也在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
中国海洋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郭培清告诉《环球》杂志,在南极勘探问题上,国际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某个地区谁能首先勘探成功,谁就拥有优先设站权,此后,其他国家在该地区的科考活动必须征得设站国的同意,而且必须由设站国牵头。
“鉴于这点,日本和德国开始质疑,中国总是勘探不成功,是不是名为科考实为占地?” 郭培清披露,2001年之后,德国还曾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申请,如果中国再一次勘探不成功,那它就要抢到前面去。
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国际压力下,2004年10月25日,中国发起了第21次南极考察。目标,南极最高点,冰穹A。
最终,中国人征服了世界。然而,客观地评估那次冲顶,郭培清还是觉得它是一次冒险的冲刺:“中国派出了三辆雪地车,两架直升机,而所需的庞大后勤支持并不能够充分保证。”
“但是在发达国家的压力下,中国确实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