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掀起“于丹热” 安倍预订日版《论语心得》
[ 2007-07-27 10:41 ]

不忘祖宗2500年的心愿

——专访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健

把孔子思想推向世界是祖辈的心愿。作为孔家的子孙,孔健把这份心愿看得很重,想用一辈子去实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一娜发自北京

4岁读《论语》,20岁学日语,24岁当记者,27岁赴日留学,38岁在日创办首份华人日文报纸,45岁写《新论语学》,49岁翻译《于丹论语心得》……他的所有故事,都和《论语》有关,和日本有缘。

他,就是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孔健。

爷爷续了一辈子孔家家谱

孔健原名孔祥林。因为同名的太多,工作后就改用小时候妈妈起的“孔健”这个名字。孔健家在孔子家族中是第四大户“腾阳户”。4岁那年,爷爷孔庆功就成了孔健的《论语》启蒙老师。

“爷爷经常和我讲"学而时习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让我一辈子受益。”孔健回忆向《国际先驱导报》回忆道。

孔健的爷爷是个传奇人物,参加续孔子家谱的工作后,一干就是一辈子。“他写了很多关于孔子故事的书,用小毛笔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书稿堆起来比他还高。但怀才不遇,都没能发表。”提起爷爷的一生,孔健不免露出一丝遗憾。

在日奋斗:墙里开花墙外香

孔健20岁考上了山东大学日语系。“我父亲是跑中日贸易的。小时候给我带回日文版的《论语》。我一看都能看懂,就对日语产生了兴趣,想以后学英日两门语言。但考大学那会儿只能选一门,我就选了日语。父亲以前带回来的日语书全变成了我的财富。”孔健说。

毕业后,孔健顺利地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单位——人民画报社,做了一名日文编辑。一天,看到《朝日新闻》上有篇介绍日中留学交流协会事务局长的文章,孔健很激动,立刻给对方写信表达了想去日本留学的愿望,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复。对方盛邀孔健赴日,并安排他到上智大学新闻系留学。

“日本哲学思想的土壤很肥沃,非常适合孔子思想的普及。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我想孔子在国内开的花,我能不能让它在日本香起来呢?”为了这个梦想,孔健23年来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在日本普及孔子思想。

花开容易盛开难。博士课程结束后,为了传播孔子文化,孔健在日本创办了《中国巨龙新闻》。除了创办报纸外,孔健坚持写作,光是用日文写就的关于孔子思想的著作就有20余本。另外,他还兼任日本拓殖大学的客座教授,每个学期都给日本大学生开中国文化的讲座。

百忙之余,孔健还安排了5月份于丹访日的全部行程。没有复杂的观光路线,有的只是尽可能多地让于丹自己去走、自由地感受日本。“我要替孔家几百万子孙感谢于丹。向世界推广孔子文化这个我们孔家祖辈2500年来未实现的梦,今天让她圆了。”

 12345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