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五国”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元首将于本月14日聚会中国海南三亚,出席继俄罗斯和巴西峰会之后的第三次峰会,这也是其在中国首次举行的会议。“金砖国家”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又积极应对,并较早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深得国际社会赞赏。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转折点,也是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来工业革命以来掌握世界政治话语权、经制权逐渐逆转国际格局孕育重大变化的转折点。
原“金砖四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14.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2.8%,外汇储备目前占全球的75%,按购买力平均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以贡献已达50%。从发展速度看,该四国1999年到2007年,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5%,是发达国家平均年增长率的2至3倍。四国在经济危机爆发的2005年,其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5%以上,其中中国增长率接近9%,印度为7.3%。最近要求加入“金砖四国”的南非也是黑非洲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其经济总量曾一度达到黑非洲经济总量的42%,占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总量的73%,人均收入为5724美元。她的加入,无疑为“金砖国家”增添很大实力和活力。
“金砖国家”一开始就具生命力,在其坚持“同舟共济”的理念,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进一步团结,增加政治互信,才能在治理世界中发挥作用。并求得自身的发展,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贯彻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目标方面,具较大感召力;在于它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欢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入“金砖国家”的行列,共同谋和平求发展;在于它恪守全球化理念,同所有发达国家加强团结,以达到“双赢”;在于它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此解决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兴起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国际经济权力开始发生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历史性转移,尽管这一转移仍在量变进程,但对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无疑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金砖国家”对中国而言,不光多了一个多边合作平台,也是中国自1971年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权益40年后,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的又一重大新扩展。除联合国这一拥有192个成员国的国际间唯一政府组织外,今天中国参与多边外交合作机制至少已达15个之多:G20峰会、与非盟协商机制、不结盟77国+1、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欧协商、G8+5+1对话会议、参与APEC的协商、与PECC协商、“发展五国”、中日韩协商、中俄印(度)协商、中美俄协商、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德国协商以及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这些多边外交机制涉及当今几乎所有政治经济热点和地区热点,涵盖传统威胁和非传统统威胁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多边外交画面。中国在上述多边外交机制中发挥着发展中大国,以及力年能及的建议性作用。
“金砖国家”这一多边外交机制,对我国至少有六重意义:一是有利于寓中国兴起于新兴国家整体兴起之中、二是有利于我运筹大国关系、三是有利于在全球问题上中国与新兴大国赢得更大的发言权、四是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五是有利于中国同其他新兴大国的发展经济、六是有利于我国新兴国家在资源、市场和技术上的互通有无,服务于中国生产方式的转变,实行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妙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陈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