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85岁英国老人乘筏横渡大西洋|美国发明蘑菇塑料可制作降解汽车零件|英单身女花2万英镑为狗狗举办婚礼|
评论>要闻
美国的两面手法又给自己当头一棒
2011-03-30 16:33:4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毫无疑问,美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双重标准者,在传统国际社会中如此,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亦如此。

    英国《卫报》3月19日有报道称,美国军方正在与一家本土公司秘密研发一种新型软件,利用伪造的用户身份在网络上发表有利于美国的舆论宣传。社交网站“脸谱”和微博站点“推特”将是这款新软件“操纵”的主要目标。一旦这个软件开发成功,一名美国军人在登录网站时可拥有10个“马甲”,使其在同一地址登录时产生与美国军方毫无关联的假IP地址,从而可以轻易冒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身份的人,制造有利于美国的言论。

    美国希冀在“网络战”上有所突破,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领先全球科技的美国,完全有实力干得出来。令人咋舌的是,在美军如此期待借力“网络水军”、操弄网络舆论的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女士却一直在各种场合游说,不遗余力地鼓吹她那所谓的“互联网自由”,炮轰他国的互联网政策,声称“开放的互联网可促进长期的和平、进步和繁荣”。这就难怪在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上,数千名网民谴责美军的行为是“虚伪的民主”了。

    政客厚颜无耻地鼓吹互联网信息自由,军方想方设法地操弄网络舆论混淆视听,这展现了美国面对互联网舆论的一个侧面。似乎在某些美国政客眼中,有这样一种逻辑:美国说“互联网自由”,互联网就应该是“自由”的,而且应该依照美国的意志和价值观去“自由”;不能这样,就是不“自由”,就无法“更强大、更繁荣”。至于美国在互联网上是何作为,只看其国家利益的膨胀和无赖政客的需要,当面可以冠冕堂皇的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则可以挥舞大棒为所欲为。总之,美国的互联网政策是不可挑剔的,是为了普世大众。这种泛国家利益、泛意识形态的霸道,足令国际社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拙劣的两面手法,也给了美国自己当头一棒。掩耳盗铃、自剥“画皮”,只能让人们对美国互联网政策的认识更加清醒。

    对操弄网络舆论的处心积虑,只是美国互联网政策的冰山一角。美国在互联网上玩弄两面手法、实行双重标准,更表现在其对全球互联网的垄断欲望和技术霸权上。去年,曾有美国政客兴致勃勃地宣扬“中国网络威胁论”,而其丝毫不去正视美国对全球互联网有多少“威胁”。事实上如何呢?2007年的一份全球网络安全威胁报告曾指出,2006年下半年,来自美国计算机的网络攻击约占全球网络黑客攻击行为的31%。全球平均每天有约6.4万台计算机受到恶意程序影响,其中26%在中国。另有一份2006年的网络安全工作报告监测显示,境外约有2.7万个对中国大陆的木马攻击源,主要位于美国等地;境外约有1.6万个IP对中国大陆的僵尸主机实施控制,主要仍位于美国等地。更令人担心的是,全球互联网13个根服务器中包括主根服务器在内的10个分布在美国。伊拉克战争期间,在美国政府授意下,伊拉克顶级域名“.iq”一度被封杀,伊拉克因此一度在虚拟世界中“蒸发”。谁拥有了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实际控制,谁占有了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网上舆论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互联网的控制权、主导权。美国政客不会不明白其中利害,那么,大力推行全球网络外交、建立强大的美军网络司令部、通过互联网跨国企业实施网络霸权,诸如此类大张旗鼓的做法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来源:人民网)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骇人鬼城:核事故污染地区
为避辐射,13万人撤离,如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周围的隔离区仍是一座空空的“鬼城”。 >> 详细

论坛
俄酒店员工性感日历
俄罗斯一家星级酒店推出一套美女日历做宣传,劲爆的是,该店员工成为写真的主角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