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英国海域惊现螳螂虾 凶猛程度令人生畏|圣诞树奇闻:电鳗点亮彩灯 猫捉老鼠被卡|墨西哥偷油贼弄破输油管道 火势夺命28条|
评论>要闻
美国为什么担心中国人不存钱?
2010-12-21 11:10: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人存钱让美国人花是很不公平的。正确的做法是,中国人应变储户为消费者,这样才能保持消费和储蓄的均衡。当然,如果中国人这样做,将不再有那么多钱来补贴美国资金短缺,这意味着中国将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支持。

节俭的中国工人和农民把钱放在银行。银行把钱借给政府,政府再借给美国财政部和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最终,这些钱被用来支持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廉价抵押贷款和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政府的巨额财政刺激计划。2008年,全球储蓄中每4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中国政府、公司和家庭。

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的题为《中国不存钱,世界怎么办?》的部分内容。虽然作者命题如此,但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却发现,作者虽说“中国不存钱,世界怎么办?”是假,而说“中国不存钱,美国怎么办”才是真。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是否存钱,存多少钱,为什么美国如此上心?

要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看两组数据,一是20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有人说,美国和中国实质上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两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消费和储蓄严重失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曾说,是中国的储蓄助长了美国的房产泡沫,美国人太爱消费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太爱储蓄了。

从常年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来看,中国人其实可以为消费做出更多的贡献。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中国人更有理性,为了未来的福利,可以牺牲眼前的享受。而美国人却与中国人相反,是少储蓄多消费。美国的过度消费持续了这么久,与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以及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直接有关。产业的空心化涉及很多问题。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2007年之前,美国的制造业占整个GDP的比例在12%至15%之间,与此相对应,美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

美国之所以这么长时间致力于发展金融业,根本原因是它能够通过金融业在全球财富分配中获取最大的份额。再说,刚刚起步、发展速度快的中国经济更需要投资,为什么反而要给增长速度慢得多的美国经济输血?是什么力量维持着两国这种看似反常的经济关系?中国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显示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就毫不掩饰地向中国大肆推销美国国债的原因。

目前,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20%的产品出口到了美国。要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刺激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刺激的方式,则是把中国的外汇盈余拿来购买美国国债,这就等于中国借钱给美国买中国自己的货,就像汽车销售商借给消费者零息贷款以推销自己的车一样。

中国人创造了大量财富,通过与美国货币的交换,截至今年7月,中国购买了8467亿美国国债。显然,中国经济总量不管怎么增加,永远不能超过美国,除非中国对外贸易不用与美元交换。另一方面,美国由于中国人民的劳动,与其交换,让自己印制的美元变成了财富。正所谓:美国人不劳而获,坐享丰厚收获。

反过来看,如果美国人民像中国人民一样存钱,而不是对外消费,那美元就留在美国国内,并不能因为它是美元就改变了它是一张纸的属性。美元发行越多,美元的价值越低(通货膨胀)。只有美国人用美元购买外国工厂、资源等财富的时候,美元才变成了财富,同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实际上,美国是一种高消费与高负债并存的模式,它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占全球的65%,可为什么美国却总是“不差钱”呢?有人说,中国是穷国,美国是富国,可是中国却在“借钱”给美国,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常识看,从来是富人借钱给穷人,为什么还不富裕的中国人,愿意把钱借给比自己富裕20多倍的美国人?

确切地说,中国人存钱让美国人花是很不公平的。正确的做法是,中国人应变储户为消费者,这样才能保持消费和储蓄的均衡。当然,如果中国人这样做,将不再有那么多钱来补贴美国资金短缺,这意味着中国将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支持。这也许正是美国人所担心的——中国人不存钱,他们可能无钱可用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编辑:陈笛)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本网记者参加青岛博客笔会
青岛的保障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有幸参观了青岛最大廉租房工程---康居公寓廉租住房。 >> 详细

论坛
很搞笑的名人肖像漫画
西方人认为用幽默、讽刺而又形象的方法展现名人的特征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