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然后比尔转到另一个题目:“有人认为技术是万能的,通过高科技就可以解决资源的稀缺问题。教授,你觉得这个前景怎样?”
“依我看来,世界上当今最紧缺的资源是水和石油。没有它们,人类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理论上,科学家可以从空气中合成水,或是从月球上取得可控核聚变的重要原料-----氦,以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现实,也不知道这个艰巨过程会遇到什么阻碍或派生什么问题。远的不说,把海水淡化或制造氢燃料就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到头来恐怕又是得不偿失?再说,制造生物燃料不正闹得满城风雨吗?”
l
“研究员挺了挺腰板,给了自己一点思索的时间,然后带着几分忧郁回答说:
“石油和天然气都开发殆尽了。水电和核电也都受资源的限制,而且还有破坏生态环境的危险,受到环保人士的强烈反对。风能和太阳能倒是取之不尽,但它们的能源密度低、效率差,稳定性无法保证。在短时期内,它们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可能代替石油的广泛使用。”
“生物燃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主题,”比尔添了一句。
“当然,严峻的问题是:能不能让世界出现:汽车拥有者同贫困人口争夺口粮的情况?世纪初,联合国专家就指出:世界上还有8.45亿人口挨饿,把粮食变成燃油是对人类的犯罪。其实,有头脑的人都明白,没有土地和水,生物燃料消耗后也无法再生。本来,地球上的可耕地就有限,而水也是世界范围内短缺的资源。它们担负着为人类提供粮食的重任。食物重要,还是坐汽车重要,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可不能犯糊涂了!”
l
“有人做过统计,即使把美国的全部粮食都转化成乙醇汽油,也只能满足美国每年汽油消费的16%。何况小麦和大米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主食,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制造全球的粮食恐慌,哪怕只是开了个头。饥民暴动,历史上屡见不鲜啊!”
“世界难道就养活不了自己?”
“当然不是,比尔。从总体上讲,世界的粮食是够人类消费的。但是余粮国宁可拿粮食投机牟利,也不愿将它低价供应缺粮国。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迫使饥饿者屈从于自己的意志。”
l
今天的《纽约时报》发表特派记者阿·劳伦斯的文章,分析了梵国同意从班国撤军的原因:
“显然…(两国因争夺水源而战) 水源和粮源的完全切断和伤病员的大量出现陷梵军于生存危机之中。梵国于是知难而退……”
结尾时,他说:
“上帝恩赐的水,应当用来滋润大地,孕育生命,而不应成为战争的根源!”
他说得很对,比尔想,但是谁来分配这越来越稀缺的水源呢?
l
“不管困难有多大,解决资源稀缺难题还是有希望的。是吗?”
“自然资源都是亿万年生成的。人类只能利用和改变。我不知道地球母亲是不是还乐意继续忍受人类对它的无止境索取。退一步说,如果各国政府真能把精力用于替代性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倒是人民的幸事,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各国热衷于资源的争夺。我担心在人类能在科技上突破资源紧缺问题之前,战术核弹、太空武器、生物武器、机器人士兵、钻地炸弹早已把地球毁灭了。”
(作者:杨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