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四天来,比尔和难友们过着艰辛的日子。大家都在舱里席地而睡。每人只有一床褥单和一条毯子。饮食也很简单。每天三顿都是菜汤加面包。苏珊说:
“我们成难民了”。
“什么难民?”比尔问。
“生态难民!”她嘻嘻笑道,“全世界已有五千万。我们不过是2500万分之一。不算什么!”
“你说的轻松。这次船难死了多少人!”
“按我说,本来就不该参加这次旅行。看什么南极的冰山?全是人类愚蠢的杰作。”
“气候变暖造成的悲剧也成了招揽游客的商机。看来,‘世界末日’也不尽是坏事。”
“我不责怪旅行社,”苏珊大方地表示,“是我们自己做的选择。自由世界嘛,人人都得学会保护自己!”
l
过了海关,在休息大厅里,比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水喝。售货机的玻璃橱窗里摆着可乐、啤酒、矿泉水的样品,十分诱人,但比尔投进的硬币都被吐了出来。没有货! 进了洗手间,臊味冲鼻。拧开水龙头滴水不见。水仍困扰着达吉。
“水是生命的源泉。”此话听起来是老生常谈。经过此行,比尔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内涵。只是心存疑问:为了紧缺的水源,人类就非兵戎相见? 如果人类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就不再有那么多的水旱灾害,如果南极融化的冰层不是淹没海岛,而是用以灌溉非洲和南亚次大陆的旱地。岂非更好? 也许人们会耻笑比尔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但是没有理想,又那里来崇高的目标和执着的努力?
l
“这件事非同小可。全世界最大的20个城市,包括伦敦、纽约、上海、曼谷,其中有13个与海平面持平。我真难想象,如果它们面临海水淹没的危险,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危机。21世纪已经过去了大约1/5。难道我们不应回顾一下究竟情况怎样了。慢性病总是不知不觉地在损害人的肌体,只怕等到病入膏肓时再求治就太迟了。”
“对了,沃尔克主席,”比尔回应,“人类应当有忧患意识。鉴于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大科学家霍金提出:人类应在别的星球上寻找生存的空间。我只怕没有一场大灾难,世人不会觉醒。”
l
“南北极的冰层融化后,地球上的海水便会上升。有一天,低平的岛屿就都要浸泡在海里。”
比尔的话引起了(学生们的)一阵骚动。稍平息后,比尔继续说:
“你们不必惊慌,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今我们就要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特别像美国、中国、印度这样的工业化大国,更要做出努力,来推迟这一变化的进程。”
离开学校时,比尔向朱莉建议要对学生加强生态环境的教育。朱莉称是,反过来又问比尔:
“70%的温室气体是由工业大国排放的,但为什么其后果却要由没有责任或责任极小的岛国来承受呢?”
l
从“假日旅馆”的窗户,了望景色如画的沙滩与平静如镜的海面,比尔心潮起伏。比尔对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无知和无能感到悲哀。大力发展经济而不计生态后果,是十分短视的政策,到头来,只是害己害人。那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人受害尤深。瓦鲁岛民就是一例。
l
走到岸边,比尔发现河床甚深,上下足足有一百米。在两岸的陡壁间,缓缓地流淌着一条深绿色的河水,在朝阳的照射下水波粼粼。
安瓦尔解释说,当前雨季才开始,因此河水的水量甚小。但雨季洪水来临时,河水甚至可以漫过两岸。经他一说,比尔脑海里立即浮现一幅满江洪水夹带着浮沉的树木、门窗、家具、尸首奔腾怒吼,冲向下游的景象。比尔自忖:呜呼,水可以造福人类,也能带来巨大的灾害。如今,自然力量不但没有为人类所控制,人类还以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愚蠢行为来加剧它的破坏能量。这如何是好?
l
席间,比尔主动提出要讲一个圣诞老人的新故事。两个孩子立即活跃起来。
“有一年,圣诞老人背了一大袋礼物,身着红色游泳衣,头戴红色游泳帽,划着小船到了非洲。非洲的孩子们见了他,便好奇地问:‘为什么您不驾雪橇来?’老人答:‘北极的雪已融化得差不多,不能再用雪橇了!’孩子们又问:‘为什么您不从烟囱下来,而从窗户进来?’老人答:‘非洲已经没有木材可烧,烟囱都做了鸟窝了!我不忍损坏鸟儿们的家!’”
讲完后,比尔问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马太,七岁的男孩回答说:
“我没有听说过有穿游泳衣、划小船,和从窗户进家的圣诞老人。这故事太离奇了!”
玛丽,大二岁的姐姐,撩了撩头发,坐正了姿势,接着用成熟的声调答道:
“人破坏了环境,圣诞老人只好改变方式来到人间了!”
比尔称赞孩子们的聪慧。
圣诞节普天同庆,是上帝赐福给人类的日子。但比尔不知上帝的恩惠能不能泽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非洲的孩子们。
(作者:杨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