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称为“泰山压顶”的封井计划最终也失败了!据CNN报道,当地时间5月3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历时3天、此前一直宣称“进展顺利”的“灭顶”方案,即以注入水泥等方法堵塞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平台爆炸后形成的漏油口,解决漏油对墨西哥湾环境所造成破坏问题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BP执行长霍华德宣布,下一步将动用微型潜艇进行水下切割,截断漏油管道,并用围阻阀隔离漏油口,计划预计将延续4天,但经历了“大罩计划”和“灭顶方案”的空欢喜,人们已不敢再对这一新计划寄予太大希望。
也许许多人都正暗自庆幸,这次漏油事故虽然不幸——给墨西哥湾海域带来严重生态灾难、让刚刚放宽的美国离岸石油开采计划再度被迫收紧,但却并未造成国际油价飙升等连带后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BP、更减轻了美国政府和奥巴马所可能遭受的压力。想象一下,如果油价因这一意外事故扶摇直上,奥巴马恐怕没有耐心等到BP宣布“泰山压顶”功亏一篑,才有些姗姗来迟地当众发泄心中怨气。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突然爆发,和中国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以及高盛这个国际期油市场的“死多头”摊上官司,这一切让国际原油市场炒风趋淡,对后市预期大幅度降低,国际油价从徘徊近半年的80美元/桶坠落,在70-75美元/桶的区间弱势徘徊,这一连串的打击,足以抵消墨西哥湾漏油之类涨价刺激信息的影响而有余,确保油价在漫长的漏油处理期间维持低位震荡格局。也许BP和美国政府都应该额首称庆:凑巧在此时发生了一连串国际事件,虽然在其它领域造成诸多困扰、甚至危机,却在无形中减轻了墨西哥湾漏油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必然带来的政治压力。
然而有凑巧的,自然也就有不凑巧的。
今年年初,出于对能源安全和增加就业机会等的考量,奥巴马刚刚借助当时的高人气支持率,宣布放宽对离岸石油开采的严格限制。然而时隔不久,BP“深水地平线”的爆炸,和随后悄然飘上美国东南部海滩的油污,让美国人有理由相信,此前历届美国政府对离岸石油开采的谨慎不无道理,而奥巴马的做法则有作秀嫌疑。据美联社援引“灭顶法”宣告失败前的民调显示,不认可奥巴马政府应对此次漏油事件做法的受访者超过半数,如今“泰山压顶”失败,民众怨气自然更大。
正因如此,奥巴马已连续多次视察漏油区域,并发布越来越强硬、也越来越显得焦虑的讲话,意在表明“政府一直在努力”,然而正如美联社评论所指出的,美国民众所要的不是总统的表态、露面,而是“漏油被堵住”的实实在在效果。
从这点上看,墨西哥湾漏油对于民调下滑、正处于执政关键期的奥巴马,实在是太不凑巧了。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需要国会和公众的支持、确认,此时此刻,漂浮在墨西哥湾海面的一团团油污,却无疑在提醒人们:奥巴马也会判断失误,而且没有能力补救。
BP正在打两座减压井,一旦成功,漏油将被釜底抽薪,最终无油可漏。然而由于一座减压井需要3个月才能完工,真正生效需要到8月。对于奥巴马和BP而言,最好能在此之前,采用其它方法先行控制一下漏油速度,哪怕早一天也好,惟如此,才能向公众表明,政府和公司的努力的确收到了一点点效果,从而将可能的公众形象损失尽可能降低一些。
(作者: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刘纯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