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记错英女王官方生日 希拉里提前一周发贺电|盘点全球十大恐怖杀手|悉尼歌剧院举办“狗狗音乐会”|
构建“东亚共同体”需妥善处理四大问题
2010-05-28 17:18:41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温家宝总理即将出席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方日前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为本地区经济持续复苏和东亚共同体建设注入新动力。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2009年上台伊始,其“外交新政”的“第一把火”就是公开宣示,日本要努力推动构建“东亚共同体”,强调日本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位于亚洲的国家” 身份, “必须把日益显出生机活力的东亚地区确定为日本的基本生存空间”。

人们对“东亚共同体”基本概念并不生疏。20年前,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就曾提出过成立“东亚经济核心组织”(EAEC)的建议,但由于美国的反对以及日本和韩国的退缩而悄然“流产”。现在时代不同了,鸠山提出这一主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的步伐,也反映了日本重新国际定位的某种需要,在国际上引起了普遍关注;当然,也引起了美国和日本右翼的不安。

国际舆论一般都认为,逐步构建“东亚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但难度也很大,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妥善处理。

首先,美国必须是“不可或缺的成员”吗?

这是人们目前最为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有着传统的影响和利益,有些是正面,积极的;有些是负面,消极的。构建“东亚共同体”可以而且应该欢迎美国发挥积极作用。但美国强调,它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成员”。 奥巴马总统2009年11月访问日本时,还声称,美国要增强并继续保持在这一极其重要地区的“主导地位”。随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夏威夷一次政策性讲话中连续6次强调,美国要继续在这一地区发挥“传统的经济与战略领导作用”或“中心作用”。这显然与亚太经合组织“平等伙伴关系”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也是东亚地区国家和民众难以苟同的。

“东亚共同体”,顾名思义,是东亚地区国家的“共同体”,岂能由大洋彼岸的美国来“主导”?美国如真有兴趣,准备发挥积极作用,东亚国家是会欢迎的。它完全可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否则,正像日本外相冈田克也说的,那就说不清楚是什么“共同体”了。难道中国和日本也可以要求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不可或缺的成员”,而且要去“主导”吗?!按照这一逻辑,“东亚峰会”其它成员(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俄罗斯,岂不更有理由要求成为“东亚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成员”吗?!

第二,地缘政治的“大山”是否能容纳中日两只“老虎”?

日本某些右翼,一直把迅速兴起的中国视为一只“虎”。他们以“冷战思维”之心,度中国“和谐共处”与“合作共赢”之腹。他们自己想当“老虎”称雄,却硬要制造一个“中国虎”。长期以来,他们不断宣传“一山不容二虎”论。鸠山倡议以来,他们更是露骨地散布,构建“东亚共同体”日本的“主导权不易落实”,中日“同床异梦”,等等。这是十分有害的,也有悖于时代潮流。中国不是“虎”,也压根儿不想当什么“虎”。笔者2000年在日本冲绳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曾提出,中日“应为良马勿为虎”的主张,当时会场一片掌声。可见这也是日本的民心所向。

现在,鸠山和执政的民主党领导人一再宣称,他们要奉行“友爱外交”;要在东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同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是他们的“历史使命”,日美中三国关系应该是“等边的”,日本不能过于倾向美国,等等。这些政策的宣示虽然可能有一定水分,执行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但这些政策反映的时代潮流和日本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难以逆转的。日本这只昔日的“虎”,也可能成为新时期的“良马”,中日二马齐驱,如果再加上韩国和东盟这些“良马”,东亚奔向“平等伙伴关系的共同体”只是个时间问题。

第三,关于“谁是主渠道”的问题。

如果仅以实力而论,中日韩经济总量占“10+3”13个国家的85%。但如从东亚地区合作的历史进程和演变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关系与实际矛盾看,当推东盟为“主渠道”比较实际可行。中日韩不应同东盟攀比摩擦,而应协力同心,推动“合作共赢”。

第四,关于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和稳步推进问题。

东亚国家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存在着很好的发展势头和有利条件。东盟10国2015年将完成一体化进程;中日韩3国已开启了自身的合作机制,并有了初步的共进目标;中国和东盟10国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已经生效,日韩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协议也将于今后3年相继生效;“10+3”区域内的贸易已经接近它们外贸的60%,高于北美自贸区;金融与货币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清迈协议和有关基金的建立)。这一切都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第一个战略目标“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但构建“东亚共同体”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东亚情况既不同于北美自贸区,也不同于欧盟,它有着巨大的多样性,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差异,有些矛盾是结构性的 。因此,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强的协力,共同排除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干扰,摒弃历史恩怨。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当前最重要的是各国应加强对话沟通,形成共识,稳步推进。

(作者:王嵎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王妮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世界上最残忍的科学实验
女士们是否知道,你们每天使用的护肤品、口红、睫毛膏都需要通过什么实验吗? >> 详细

论坛
历史上对未来之城的畅想
关于未来城市的梦想,人类早在1个世纪前就开始勾勒美好蓝图。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