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英石油公司再出控漏新招:用千米管道输油|国泰航空一客机遇炸弹威胁 加拿大派战机护航|墨西哥执政党要员失踪 疑遭绑架|
中阿合作论坛:利益到哪里 战略规划就哪里
2010-05-17 00:00:00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今年5月l3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会议在天津举行,中阿高官群贤毕至,双方均表示要全面提升中阿各领域关系,由此使中国对中东战略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作为从事中东研究的学者,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中国是否有自己的中东战略,或中国的中东战略到底是什么?这着实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与诸多西方老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主权国家体系的时间并不算长。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国内经济的优先性,似乎总是高于对国际问题的关注。如果说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外交是进攻性的话,那么到了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外交就是防御性的。邓小平为中国制定的“韬光养晦”政策,其要旨就是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多参与外部事务,尤其是“遥远的”的中东事务。而中国一贯奉行的“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不允许中国在政治上参与中东国家内部事务。所有这些,使中国缺乏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制定一项统一、一贯的中东战略,而更多是就事论事。然而,时移势转,当前中国与中东的联系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中阿在历史上就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只是在相当长时期,这种友好关系主要局限于政治和道义层面,而甚少涉及经济领域。但近十几年来,在中国日趋崛起和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两大背景下,中东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日趋凸现。

首先是能源利益。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加。2003年,中国能源需求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可能单靠国内能源来支撑。事实上,自1993年起,中国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度不断增加,目前已有超过50%石油来自进口。另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度若按目前速度递增,到2020年将达到75%。而中东石油储量占世界60%以上,因此,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阿拉伯产油国)深化合作,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是经贸利益。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整体实力日趋提升。据商务部此前一项统计,我国已经有l70多种商品生产量居全球第一,这个指标分别是日本、英国和韩国的5倍、8倍和l6倍,全球40%的手机、40%的PC机、45%的彩电在我国生产。中国成了全球瞩目的“世界工厂”,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商品市场成为当务之急。而中东地区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主要工业品消费大多依赖进口,因此中阿之间经济互补性强,目前中东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小商品、耐用消费品和机械产品销售市场。有学者统计,2000年,中国向阿拉伯世界出口总额60亿美元左右,不仅落后于美国(180亿美元),而且还落后于德国(120亿)和英国(90亿)等国,但到2008年,中国向中东出口已增加到480亿美元,超过英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500亿美元)。金融危机后,中东国家财富缩水也使其对廉价商品需求预计增长30%以上,为我产品出口中东提供契机。2008年,中阿贸易额猛增至l328.9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了双方拟定的于2010年贸易额达到l000亿美元的既定目标。

第三是地缘政治利益。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一超地位凸显,国际关系更加失衡,霸权主义和单极主义苗头日趋突出。中阿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其历史上就曾是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受害者,当前同样面临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任务。阿拉伯国家占国际大家庭的l0%以上,一直中国的重要外交盟友。双方在争取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和推动多极化发展等国际斗争中,密切协调合作。历史上中东国家曾真诚地支持和帮助过我,l971年与非洲国家共同将我“抬进”联合国;在历次有关人权、台湾问题的国际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外交处境困难时均给予我宝贵支持。当前,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在国际舞台需要更多朋友,尤其要在第三世界多交朋友。没有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中国很可能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一旦离开大地就失去力量源泉。而阿拉伯国家一直将加强与中国合作视为平衡西方,特别是美国压力的重要选项,乐见中国力量壮大,因此争取阿拉伯国家有力支持,仍然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战略利益延伸到哪里,中国的政策和投入就应该延伸到哪里。而对崛起中的中国来说,我们的身体已经日趋发育成熟,但我们的心理年龄仍没有摆脱青涩状态。当前,中东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日趋凸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经营中国与中东合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在很长时期内,中国似乎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点。不过近些年情况有了很大改观。2004年成立的“中阿合作论坛”,就是中国在中东政策领域的外交大手笔。因其是水到渠成的产物,因而在推动双方合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后来者,中国崛起也未脱青涩形象,但与西方的传统强国比较,中国初具雏形的中东战略,还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我们知道,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战略学者来说,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著名中东学者伯纳德 路易斯认为,列强之所以被吸引到中东并长期呆在那里,其根本动机是战略性的考虑,即这个地区的军事潜力和危险性。尼克松认为:“波斯湾的战略重要意义今天集中于两个因素:它的位置和它的石油。与这种极端重要性构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东至今没有形成稳定的地区体系,相反,中东内部矛盾重重,并因难以自行排解而不得不主动求助于外部,这就为大国在该地区进行折冲樽俎和利益争夺提供了历史契机。伯纳德 刘易斯就认为,“中东地区发生的一切取决于来自别处的势力,中东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都是由非中东国家之间的敌对竞争状态来左右的。”巨大的战略回报与微小的反霸抵抗相结合,诱使外部大国竞相进入该地区,并将作为归属未定的霸权名利场。自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以来,中东地区始终不曾摆脱大国干预的阴影。二战之前的欧洲列强,冷战时期的美苏争夺。而外部大国一旦抵达中东,都按耐不住试图绝对控制该地区的冲动。这些争夺和渗透一方面使中东政局始终难以摆脱动荡状态。另一方面也加剧消耗那些霸权国的国力。历史事实表明,任何大国如果深度介入该地区事务,只能徒然消耗乃至透支国力,使中东成为大国霸权的坟墓场。

相比之下,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所有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在制度和文化上主张求同存异,反对文明对抗与冲突等种种主张和政策,决定了中国是促进中东稳定的建设性力量。而中国与中东交往过程中,更是将互利共赢摆在重要位置,这种更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中东战略,无疑有助于中国在中东保持持久的影响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田文林)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缅甸翡翠:像买白菜一样
缅甸玉石市场大门,很简陋,但却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带钱进门无钱出门”的大门。 >> 详细

论坛
摄影师亲密接触食肉猛兽
“这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时刻。当你如此近距离靠近它们时,会看到它们嘴巴上流出的口水。”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