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英石油公司再出控漏新招:用千米管道输油|国泰航空一客机遇炸弹威胁 加拿大派战机护航|墨西哥执政党要员失踪 疑遭绑架|
新闻分析:核燃料交换协议能否化解伊核危机
2010-05-17 00:00:00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伊朗政府17日宣布,经过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巴西总统卢拉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的紧张谈判,三国签订了伊朗核燃料交换协议。伊朗同意将约1.2吨纯度为3.5%的浓缩铀运往土耳其,以交换12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选择在这一时机同意上述交换方案,主要目的是缓解其当前面临的新一轮制裁危机,同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周旋。但目前尚难预测这一协议能否化解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分歧。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当天报道,在该协议获得由伊朗、法国、俄罗斯、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组成的维也纳小组正式批复后约一个月,核燃料交换将得到执行。

观察家们指出,虽然签订核燃料交换协议是伊朗近来在核问题上做出的最大让步,但伊朗同意在土耳其进行核燃料交换并不是首次,伊朗几个月前就曾表示同意将土耳其列入核燃料交换地点的考虑范围。

2009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有关伊朗研究用核反应堆燃料供应问题的草案,要求伊朗一次性把1.2吨低纯度浓缩铀运往俄罗斯,由俄罗斯提炼至20%左右的纯度,再由法国生产成核燃料棒运回伊朗,并以2009年年底为限。但伊朗随后表示不接受最后期限,不过表示可在其南部的基什岛经济自由区或土耳其进行核燃料“同时”交换。

由于长期存在信任危机,伊朗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核燃料交换问题上相持不下。

在此情况下,伊朗于今年2月着手自行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宣布即将开始建造新的铀浓缩设施。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加紧推动联合国出台针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措施。

有舆论称,此次巴西和土耳其关于伊朗核燃料交换问题的斡旋是伊朗避免遭受新的制裁的“最后机会”。

伊朗当地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在新一轮制裁日益逼近的情况下再次同意在土耳其进行核燃料交换,是以自身能够接受的“底线”来展现灵活,显示自己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姿态。同时,伊朗利用在德黑兰召开15国集团峰会这一契机,以三国联合会议的形式达成核燃料交换协议,意在争取包括土巴两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其核计划的支持,向西方国家展示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解决国际重大问题的力量。

以色列媒体17日高度关注核燃料交换协议的签订,主要新闻网站均在头条大幅报道。但大多数以色列分析人士对伊朗的动机表示怀疑,对该协议的有效性也并不乐观。

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古赞斯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相比去年10月,国际社会在制裁伊朗方面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伊朗政府承受更大压力。

“伊朗同意核燃料交换,可以在外交上得分,缓解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而且通过该协议将主动权抓到手中,打乱了西方制裁伊朗的时间表,这是一种拖延战术,”古赞斯基说。

美国美籍伊朗人理事会负责人帕尔西则将此次核燃料协议的签订形容为长期争议的“一次潜在性突破”,土耳其和巴西成功填补了(伊朗与西方国家间)的“信任鸿沟”。但他指出,由于该协议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最终美国是否会满意尚未可知。

伊朗问题观察家指出,协议未必能获得西方国家的积极响应。首先,以土耳其为交换地点并无新意,伊朗并未做出实质性让步;其次,对于核燃料交换问题,西方国家已逐渐丧失耐心,目前它们努力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推动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因此,这一协议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伊朗面临的制裁危机还有待观察。(综合新华社驻德黑兰记者车玲、何光海,驻耶路撒冷记者袁震宇、黄恒报道)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缅甸翡翠:像买白菜一样
缅甸玉石市场大门,很简陋,但却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带钱进门无钱出门”的大门。 >> 详细

论坛
摄影师亲密接触食肉猛兽
“这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时刻。当你如此近距离靠近它们时,会看到它们嘴巴上流出的口水。”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