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朝将冻结金刚山韩方资产 韩拒绝前往执行现场|美13岁少年欲成为登顶珠峰最年轻者|波兰默哀两分钟 哀悼遇难总统|
波兰总统坠机悲剧考验俄波关系 历史积怨太重
2010-04-12 00:00: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本来是去纪念70年的前一场悲剧,却以自己的生命演成一场新的悲剧。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及波兰大批军政要员在斯摩棱斯克堕机失事,真是“悲剧中的悲剧”……

  俄罗斯第一时间的反应无可挑剔

  事发在俄罗斯境内,俄罗斯方面“责无旁贷”地在第一时间立即采取一系列行动。

  梅德韦杰夫总统立即下令成立以总理普京为首的调查飞机失事事件政府委员会,并派紧急情况部长绍伊古和交通部长列维津紧急赶往斯摩棱斯克。

  俄总检察院调查委员会随后对此事件根据俄刑法第263条第3款(“违反航空交通安全,并造成2人及2人以上死亡”)进行调查,将对可能引起这一惨剧的天气、人为、技术等所有可能的各种原因展开逐一调查。

  梅德韦杰夫、普京及俄政界其他人士已分别致电波兰领导人,哀悼在空难事故中丧生的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等遇难者,并向波兰人民表示慰问。

  梅德韦杰夫向波兰众议院议长、代理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致唁电称,“我和所有俄罗斯公民对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夫妇及波兰代表团成员在飞机失事中遇难深感震惊和悲痛。我已下令与波兰方面密切协作,详细调查灾难原因。请您向波兰人民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向遇难者表示哀悼。”

  可以说,无论从人道主义还是两国关系出发,俄罗斯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无可挑剔。但依然有俄罗斯媒体和专家担心,这场意外事故可能要对一直就不牢固的俄波关系形成严峻考验。

  历史积怨太重 战略利益相悖

  俄波关系一直存在历史积怨、战略利益相悖和文化冲突等症结。

  波兰是对俄罗斯戒备心理极为浓厚的东欧国家之一。冷战结束以来,以波兰为代表的一些中东欧国家断然选择了“亲西疏俄”的政策,在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唯美国马首是瞻。1999年波兰加入北约后,俄波关系一直是“斩不断、理还乱”。

  2007年10月波兰议会提前大选而组成新政府后,新上任的总理图斯克表示,要在现有条件下与俄单独直接对话,此后又宣布波兰不再阻止俄罗斯就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与该组织进行谈判。波俄关系随之走向缓和,两国关系从对抗向对话过渡。当然,双方互相表示的善意并不能一举弥合双方在事关各自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分歧。

  2008年,因波兰与美国签署在波建立反导基地的协议,俄波关系再次生变。同在这一年,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频繁互访。2008年8月俄、格爆发军事冲突后,波兰仍不顾与俄关系恶化的后果而力挺萨卡什维利。

  目前,虽然美国奥巴马政府为防止激怒俄罗斯而暂停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但波兰继续向欧盟、北约等西方世界寻求安全保护的国家政策无有丝毫改变。

  波兰还积极推动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并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希望借此在波兰与俄罗斯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空间,为波兰的国家安全提供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

  这一切,都让俄波关系难以正常化。

  两国关系刚有缓和迹象

  2009年9月1日,为纪念二战爆发70周年,普京抵达波兰参加相关活动,成为6年间首次访波的俄罗斯总理。双方关系又出现缓和迹象。

  普京在访问前特别强调,“过去的阴影绝不能笼罩目前的俄波关系,更不能笼罩未来的双边关系。”

  波兰前总理米莱尔也表示,普京此行是向波兰人民伸出了友好之手,波兰的国家利益要求波兰现政府正确理解这一信号并“领悟这一时刻的意义”。

  波兰欧洲地缘政治分析中心主任皮斯科尔斯基把普京此访称为“波兰2009年外交中最重大事件之一”。

  然而,今年1月初,波兰媒体披露了一条惊人消息:波兰挖出了一名潜伏长达10年的俄罗斯间谍。

  有报道称,该间谍早在一年前就已被收押,但波兰政府一直封锁消息。据称,该间谍在波兰居住超过10年,在一家销售猎枪瞄准器的公司上班。波兰媒体分析称,该公司可能是为了掩护他的身份而设立的。波兰政府想要定此人为俄间谍的罪名并不容易,因为他是通过其他途径传递情报,而不是通过与俄驻波使馆联系。波兰媒体甚至把这个间谍案与俄军事情报总局(格勒乌)局长瓦伦丁·科拉别利尼科夫2009年4月遭撤职联系到一起。但此事后来却不了了之……

  “明白卡廷对波兰意味着什么”

  卡钦斯基10日这次飞赴斯摩棱斯克,是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的纪念活动。而“卡廷事件”却是俄、波两国关系中最伤感情、最为敏感的一个难平之痛。

  本来,俄总理普京4月7日已与波兰总理图斯克在俄罗斯境内的卡廷森林共同出席了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

  图斯克当时对普京出席纪念活动表示感谢,并强调,普京的出席具有“象征意义”。他说,在许多波兰人看来,普京的这一举动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普京当时表示,“俄罗斯人民明白卡廷对于波兰人民意味着什么,因为俄罗斯也经历过20世纪最深重的苦难。人们不应当忘记历史,但是也不应当凭借愤怒和仇恨并出于政治的目的来书写历史。”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此番言行表明了俄方对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欲借此推动俄波关系尽快驶入正轨。

  有分析称,卡钦斯基总统此次访俄并参加卡廷事件的纪念活动是一次“破冰之旅”。波俄关系大有可能终于迎来“结束历史”的一天。

  遗憾的是,卡钦斯基以悲剧的形式在俄罗斯落了地。

  悲剧现场,两国总理相互拥抱

  敏感的历史,敏感的现在,敏感的时机,敏感的地点,敏感的人物,敏感的俄波关系正接受着最为敏感的考验。

  目前,俄媒体公布的所有信息似乎都指向波兰总统专机机组在天气恶劣情况下“固执”地要在斯摩棱斯克降落所致。

  理智地讲,10日这场悲剧如果只是意外事故,不应对俄波关系造成急转之下的实质影响。但因为此事有着两国间长久的历史积怨、复杂的民族情感及现实的利益纠葛等大背景,有着两国政治互信不足、民间对立情绪有余的大环境,俄波关系不能不让人捏着一把冷汗。

  有分析称,如何避免对这起事故性悲剧进行“过多的政治解读”,确实需要两国政府及民众的智慧和胸怀。

  4月11日,波兰总理图斯克与俄罗斯总理普京一起,在波兰总统专机失事地点百米外的现场指挥中心会面。

  两人一起仔细查看了飞机坠毁地点之后,普京向图斯克讲述了飞机失事后12个小时内的事态进展。

  两人随后在坠机的一个坑里摆放了鲜花。图斯克手持鲜花,单膝下跪。献花后,两人相互拥抱……(记者 关健斌)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孟加拉首都达卡的另一面
提到达卡的,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满城奔走的人力车。但是在达卡,还有更多其他画面。 >> 详细

论坛
场上喧宾夺主的美女裁判
世界体坛上美女裁判不在少数。她们太过美丽,一出现就喧宾夺主,使目光集中在她们身上。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