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核安全峰会”于4月12日—13日在华盛顿召开,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30多国政要应邀与会。国际一些主要传媒说,奥巴马对召开此次重要峰会踌躇满志,喜悦难挡,奥巴马将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捷克签署了《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后续条约。用美国一些媒体的话来说,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美“外交的重大成就”之一,他想以此进展为铺垫,乘势前进,直奔他一年前同样在捷克立下的“无核武世界”的高调命题,并企图再次有所“突破”。国际社会期盼政要们在这一攸关人类和毁灭人类前所未有的核武相伴在一起的重大命题上认真讨论,以达成切实的共识。然而,“无核武世界”实在太美丽,要付诸实现可谓荆棘满途。
对“后续条约”如何估计
自人类发现原子、核子裂变物理原理并用于制造核武以来,时间并不太长,可核武库却急剧膨胀。冷战时期,美、苏各自开展军备竞赛,制造了3万件核武器,各自同时布置了2万多件核武器。当时军事专家指出,美、苏任何一方使用其中1%的核能力,就足以把对手“炸回到石器时代”。当时核武形势就如此严峻的摆在人类面前。冷战结束后,核武在美、俄各自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有所下降,但两家核弹头的数量依然惊人,各自仍将它们作为维护各自战略利益不可或缺的重大“盾牌”或“利剑”。据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出版的2008年年鉴统计,美、俄仍各自掌握4075和5189颗核弹头,占全球核弹头总数的95%。这一情势说明,要削弱核武在人类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美、俄首先要作出表率。经过美、俄2009年以来10个月的艰苦谈判,有时双方陷入僵局,有时柳暗花明,今年4月8日,美、俄双方将就《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后续条约达成共识,并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这是进了一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后续条约中规定的削减核弹头或运载工具大都是库存和退役货色,这说明双方都留了一手。美国媒体吹捧后续条约如何如何具有“历史意义”,可懂行的专家一听就会持相当求实的态度。
“无核武”背后的考量
既然美、俄核武后续条约并非如美媒体所估计的那样,而且仅仅是开了一个头,那么奥巴马为何要一步登天,甚至提出“无核武”世界的理念呢?大家知道,奥巴马选举总统时,其“无核武世界”理念就开始露头,直至09年他访捷时才高调正式推出。当时,他侃侃道来:“作为世界上核大国和惟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的国家,美在销毁它们方面负有责任。”美政坛元老基辛格、舒尔茨、佩里、奥恩四人之前撰文力挺。此举究竟意欲何为?国际分析家们细缕剖析,找到了奥巴马推出此理念背后的五大考量:先声夺人,占领核武问题上的道德制高点是其一。迫使其他拥核国家作出削减举措,美要在其中起领军作用是其二。运用硬软两手,解决伊核、朝核问题,美要扮演威慑性角色是其三。维护和加强美核武战略,使其更具威慑力是其四。奥氏决心不当“平庸总统”,要当“名垂青史的总统”是其五。
奥巴马主一方面裁减核武,甚至提出“无核武”主张,另一方面又做出种种强硬举措,强化其核武力量,人们就不难从中窥见其真实意图。如奥巴马声言“美拒绝声明美首先不使用核武”;宣布拨款数十亿美元升级其核武实验室,确保其小核武的可靠性;进一步加强布置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加强“全球即时打击新武器系统”,确保美在一小时以内到达全球任何目标,起到同样的核武威慑作用,等等。美上述举措点燃不少国家,如土耳基、罗马尼亚、新加坡、韩国竞相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热情”,也刺激了10来个具备制造核武能力的国家意欲进一步“有所动作”的神经。“无核武世界”的理念,换来了明里暗里要求“拥有核武”的“热情”和“冲动”,这不是对这一理念的反向行动,又是什么?无怪乎基辛格对此情势感慨表示,要达到“无核武目标”,“那是欲到达高山之巅一样十分遥远的事情”,连奥巴马自己也说,“他自己是看不到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