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萨科齐访美奥巴马设家宴款待 法媒感叹级别高|俄总理誓言“揪出幕后真凶” 或考虑恢复死刑|电脑游戏开发“罢工”版 英航总裁变“空姐”|
奥巴马就任来首次访问阿富汗 乐观情绪溢于言表
2010-03-31 00:00: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3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低调开始了其就任以来对阿富汗的首次访问。奥巴马先抵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附近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看望驻阿美军,随后又前往阿富汗总统府与卡尔扎伊会谈,展开了6小时的“旋风式访问”。奥巴马此时访问阿富汗有多重目的,其对阿富汗战场的乐观情绪溢于言表。

  奥巴马试图借医疗改革法案通过和美俄签署新的削减核武器条约的东风,加紧为国会中期选举拉票。奥巴马上任以来,各大施政项目进展不顺,导致民主党连输三阵。2009年,民主党在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中失利。随后又在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补选中失利,痛失参议院绝对控制权。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临近,奥巴马迫切需要在内政、外交各个方面打开局面,振兴民主党士气,凝聚选民支持。20日以来,奥巴马“时来运转”、捷报频频。21日晚,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医改法案,该法案经奥巴马23日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医改法案顺利通过一举扭转了奥巴马执政以来在内外施政上鲜有政绩的颓势,成为其总统生涯中的标志性成就。在力克医改难题之后,奥巴马还可以放手推动其他受阻于医改之后的立法项目,继续其施政纲领。26日上午,奥巴马在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通电话后表示,美俄已就签署一项新的裁减核武器条约达成共识,两国同意削减约三分之一的核弹头。众所周知,裁减核武器是奥巴马竞选时的主要政见之一,也是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重要原因。美俄达成新的核裁军条约无疑是奥巴马继医疗改革法案获得通过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上述进展,特别是医改法案通过无疑大大减轻了奥巴马的国内政治压力,使其得以将精力转向阿富汗这一重大难题,以求在国会中期选举前取得一定进展。

  奥巴马还想借访问修补因阿富汗大选而严重受损的美阿关系。奥巴马要想贯彻“军事、民事并进”,“阿富汗人治理阿富汗”的阿富汗新战略,显然离不开阿富汗政权的支持。然而自2009年8月阿富汗大选以来,美国、阿富汗双方围绕大选舞弊问题多有摩擦。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等政要一再批评阿富汗大选存在舞弊行为,暗指卡尔扎伊执政合法性不足。卡尔扎伊面临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亦表现出日益强烈的独立性,不仅宣称自己执政完全合法,甚至传出在举行第二轮选举问题上与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发生争吵。一时间,美阿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即使阿富汗大选尘埃落定之后,双方关系仍呈现“偏冷”状态。卡尔扎伊在与塔利班和谈等问题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分歧越来越大,而且更为倚重地区国家解决自身问题。近期,卡尔扎伊更是掀起了一轮地区外交高潮。3月10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阿富汗,一方面与卡尔扎伊共同承诺加强双方在经济、反恐和反毒品等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指责美国在阿军事行动根本无法解决阿富汗问题。有趣的是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两天前也造访了阿富汗,并指责伊朗在阿富汗问题上耍“两面派”。卡尔扎伊在美国人前脚走后,后脚便与伊朗领导人相谈甚欢,其中意味耐人琢磨。10日下午,卡尔扎伊访问巴基斯坦。在与总理吉拉尼、总统扎尔达里、陆军参谋长基亚尼等巴基斯坦军政高官的会谈中,卡尔扎伊罕见地表示完全理解巴基斯坦安全关切,保证不会让任何国家利用其领土危害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并寻求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和谈等方面提供帮助。虽然仍存在一些棘手问题,但卡尔扎伊此次访问巴基斯坦成果可圈可点。23-25日,卡尔扎伊访问中国,希望中国继续对阿投资、发挥重要作用。总之,卡尔扎伊此轮地区外交高潮不乏亮点,凸显了其作为“阿富汗人代表”的独立形象。摆脱内政掣肘的奥巴马此时访阿,既是为了修补与卡尔扎伊政权的关系,更是为了自身阿富汗新战略的顺利实施。

  此外,从阿富汗政府着力配合美军军事行动也是奥巴马访问的重要目的。奥巴马访问阿富汗期间,既对近期阿富汗战场上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同时也要求卡尔扎伊继续提升执政水平和司法能力,加大惩处贪污腐败的力度。简言之,美国对阿富汗政府仍是“有条件的支持”。阿富汗政府在获得美国军事、民事援助的同时,必须做好“份内的工作”。

  在访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军和巴基斯坦军队已经沉重打击了‘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各类恐怖组织自身难保,其训练恐怖分子和实施恐怖袭击的能力已经受到削弱。”从奥巴马讲话中,人们不难感受到他难以掩盖的乐观情绪。的确,美军近期可谓战果累累。在阿富汗,美军成功控制马尔贾,并准备以此为据点逐步控制赫尔曼德河谷两岸的人口稠密区,完全切断阿富汗塔利班与当地民众的联系。在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军队在南瓦济里斯坦等部落区的军事行动亦取得部分胜利,基本控制各战略要地,压缩了巴阿塔利班、“基地”等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此外,据称在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支持下,巴基斯坦军方还连续抓捕境内阿富汗塔利班的领导人,包括其二号人物巴拉达(巴拉达地位仅次于奥马尔,不仅是阿塔最高军事指挥官,还掌管其最高决策机构“大苏拉”)。

[!--empirenews.page--]

  但是阿富汗战场真的出现决定性转折了吗?恐怕不仅没有出现转折,就连是否出现转机都是一个未知数。美军方面,2010年第一季度共有77名美军阵亡,是去年同期的两倍。美军伤亡的不断攀升自然不是阿富汗安全形势好转的预兆。同时,奥巴马访问一事仅提前数天告知阿富汗政府,这无疑是为了安全起见而刻意采取的安全措施。奥巴马造访之地是固若金汤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以及守备森严的喀布尔总统府,美方尚且如此小心,就不难想象阿富汗战场是何种情形。

  北约方面,阿富汗战事久拖不决,北约多国面临日益严重的国内压力。在英国,驻阿英军伤亡不断攀升,选民批评政府缺乏明晰的对阿战略,反对党则一再指责政府对驻阿英军的支持乏力。在德国,驻阿德军战地指挥官误判导致大量阿富汗平民在空袭中丧生,德国国防部长等人引咎辞职,绿党等反对派借此一再攻击默克尔政府,阿富汗问题也成为德国大选的一大议题。荷兰联合政府更是由于在阿富汗驻兵问题上分歧巨大而解体。其他一些北约国家也是“去意甚浓”。目前,向阿富汗派遣军队的北约国家已经分为两大阵营,即驻扎在阿富汗南部直接与阿富汗塔利班作战的“南部阵营”(包括美国、英国等国)以及驻扎在阿富汗北部、主要负责治安和重建等事务的“北部阵营”(如法国、德国)。“南部阵营”亦对“北部阵营”不愿参战多有不满。

  阿富汗国民军方面,虽然美军一再宣传如何与阿富汗军队在马尔贾战役中 “共同行动”,但事实上打前锋、与阿富汗塔利班正面交火的依旧是美国大兵,阿富汗国民军参战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阿富汗塔利班方面,二号人物巴拉达等多名头目被抓的确严重打击了塔利班指挥体系,甚至有分析认为塔利班将由此走向谈判桌。然而,塔利班最高领袖奥马尔却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冰冷的答复:命令毛拉曼苏尔顶替巴拉达,并任命毛拉扎卡尔作为曼苏尔的副手,协助其重组塔利班组织体系。历史上,奥马尔曾多次在逆境中重组塔利班,例如1998年塔利班进攻阿富汗北部地区时遭受重创,多达8000名士兵阵亡,奥马尔却重整旗鼓、最终成功夺取了北部省份。

  奥巴马此次访问并未提及撤军时间表一事,或许是怕打击美军将士的士气,又或许是有别的考虑。但仅从战场形势而言,美军也不太可能在2011年7月大规模撤出阿富汗。此外,阿富汗重要反叛力量“伊斯兰党”代表团已在喀布尔与政府展开接触,卡尔扎伊的和谈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阿富汗的和谈大戏已然登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王世达)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已维持四年的奇妙友谊
美国南卡默特尔海滩,9岁的鳄鱼Georgia与它的朋友——15岁的乌龟Myrtle经常在一起嬉戏。 >> 详细

论坛
实拍柏斯有史以来最大雷暴
这里几天前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雷暴,居然下起高尔夫球般大小的冰雹。请看网友实拍记录。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