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6日,俄罗斯当选总统、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右)与美国总统布什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晤谈。这是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后第一次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晤。新华社发
毁誉参半的外交答卷
概括地讲,对布什外交答卷的评价毁誉参半。批评者,说其败在伊拉克战争和对俄政策;肯定者,说其成在亚洲政策,尤其是对对华关系的经营。
虽然伊拉克战争的支持者坚持认为,这场耗资巨大的战争对巩固美在中东的地位、维护美全球霸权具有深远意义,但这并不能抵消其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第一,它破坏了美国的形象,削弱了美国软实力。第二,使美从反恐战争中“分神”,“基地”组织得到喘息机会。第三,破坏了国际反恐联盟,尤其是美欧关系日渐疏远。第四,激怒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疏远了原本亲美的中东盟友。第五,打破了中东的力量平衡,威胁了脆弱的地区稳定。第六,破坏了伊拉克国内秩序,使恐怖活动此起彼伏。伊拉克战争的败笔不仅使布什剩余任期的全盘外交处境被动,恐怕下届总统也不易摆脱其拖累。
对俄政策之败,在于它使美俄关系严重恶化。布什政府在没有足够手段应对俄罗斯的情况下,既没有对俄的崛起给予足够重视,也没有对其安全关切给予足够承认。布什不顾俄反对,执意推进反导系统和北约东扩,悄然蚕食“后苏联空间”,导致美俄之间的口水战不断升级,并最终引发以美俄角力为背景的俄格冲突。布什政府的对俄政策,使两国在欧亚地区的互动成为一种接近零和的博弈。
布什政府对亚洲政策之成功,在于成功地在该地区实现多赢。布什执政期间,美同中、日、印、澳、韩、东盟等的关系同步推进,在朝核问题上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突破。从历史上看,这样的局面对美实属不易。而美中关系,更被普遍视为其任内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
“战时总统”影响深远
布什总统执政8年,与恐怖主义斗争7年有余,是当之无愧的“战时总统”。这位“战时总统”希望自己能像杜鲁门那样大刀阔斧、有所作为,为巩固21世纪的美国霸权奠定坚实基础。
但事与愿违。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正在经历痛苦的“7年之痒”,恐怖主义仍然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各国和各地区的安全稳定;由于忙着对付恐怖主义,国际秩序的“去美国化”、“非西方化”特点日渐凸显,美国价值观和美式资本主义的感召力下降,一些美国战略家甚至担心“无极世界”的到来。在国内,由于偏重党争而忽视团结,偏重安全而忽视经济,偏重集团利益而不顾大局,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使各种社会隐患逐渐发酵,最近的金融危机就是明显例证。这不能不说是布什的莫大遗憾。
然而,客观地讲,这种遗憾并非布什一人之全责,它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政治精英们探索霸权之路的必然。
(来源:半月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王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