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萨科齐英语差欲从法国娃娃抓起 新政招致骂声一片|为做完美新娘 威廉王子未婚妻“模仿”戴妃健身|短信内容曝光 意总理顾问积极为其张罗性派对|
评论>中国视点
专家建议放弃中国龙遭网友猛批
2006-12-05 08:38:29      来源:null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专家建议放弃中国龙遭网友猛批

中国龙形象。

专家建议放弃中国龙遭网友猛批

西方文化中的“龙”是一种恶兽。(资料图片)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友富称,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充满霸气和攻击性,中国应重塑国家形象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详细]

环球在线消息:中国形象标志将来有可能不再是“龙”。据上海媒体报道,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背景阅读
·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

相关评论
·龙”会毁了中华民族
·改“中国龙”是典型的数典忘祖
·“龙的传人”不是“Dragon”的后代
·面对世界,中国龙担负不起国家形象?
·“Dragon”非“中国龙”
·中国形象 何必谈龙色变?
·中华民族只能是龙的传人?
·为“龙”正名还是要屠“龙”?
·中国龙不是为西方而存在

西方认为龙有攻击性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标志而被中外普遍认同,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然而,“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吴友富说,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认识有偏差,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时,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

专家建议重塑形象标志

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在顾及历史因素的同时,考虑当代的时代特色,考虑到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与特征。此外,还要考虑到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等因素。

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国家新形象标志,很可能被有关部门采用。

多数网友反对改变标志

龙有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的标志,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昨日,在新浪网上,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截至昨日11时调查票数为25034,92.35%%的投票者不同意改变中国“龙”标志。

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的网友表示:“我并没有感觉到德国人对于龙这个概念的误解。很多国家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象征,比如德国和俄罗斯的熊,美国的白头雕等等。我想,德国、俄罗斯并不会因为我们对熊的印象而改变他们的标志。”

少数网友不喜欢龙图腾

还有网友认为,中国的“龙”不应译成“Dragon”,问题不是中国龙本身,而是应给中国龙找一个更合适的英文名字。

在反对声中,也有少数网友持支持态度:“我不喜欢把不存在的动物作为图腾,那代表着虚幻和没有未来。”据法制晚报中华文化标志———龙不可替代

■龙作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需要自己的尊严和文化,要减少的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曲解是让更多西方人来了解中国。

■有些所谓的专家,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处处充当西方在中国的代言人。同时,我们应该明白,西方叫嚷中国威胁也不是一天两天,也并不在乎你用什么来代表。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龙的精神是中国国家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底蕴、道德理念和民族精神并不是从国家的标志形象上来判断,而是要友好往来,和谐共处。———摘自网友评论

(来源:重庆晨报)

(编辑:王建芬)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韩国有间“棺材学院”
该学院专向人们提供“模拟葬礼”服务,任何人都能在那里体验一回死亡的恐怖感觉。 >> 详细

论坛
2011年春运心酸感动画面
这些最能代表外来务工人员的春运镜头,看得到他们心里那份回家的渴望。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