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排行>栏目精选
2005《亚洲周刊》全球十大中文好书

[ 2006-03-17 14:23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文十大好书是《半生为人》、《丁庄梦》、《战废品》、《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遍地枭雄》、《土与火》、《红楼望月》、《天工开物》、《阅读的故事》和《回到诗》,显示全球华人知识界的精神追求和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承担。    

进入新春,回望旧岁,浮上心头的不只是过去一年的人与事,还有墨香袭人的书籍。尽管近来中国大陆言论审查更趋严厉,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鲁迅语)。二零零五年的中文优秀出版物,无论在追寻过去,还是抓住当下,或是前瞻未来的方向上,仍显示了全球华人知识界可贵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中华民族命运的一份承担。这也是二零零五年中文好书特有的历史烙印。   

2005《亚洲周刊》全球十大中文好书亚洲周刊评选的二零零五年中文十大好书是:徐晓的《半生为人》、阎连科的《丁庄梦》、哈金的《战废品》、章诒和的《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王安忆的《遍地枭雄》、黄锦树的《土与火》、刘心武的《红楼望月》、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唐诺的《阅读的故事》和南方朔的《回到诗》。   

徐晓把她的《半生为人》献给已去世的丈夫周□英、启蒙导师赵一凡和老同学刘羽,也通过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普通人群体过去岁月的追述,拷问内心世界,反思民族精神,更再现八十年代初中国现代化极为关键而珍贵的历史变迁。长身体时碰上大饥荒、受教育时遇上文革的徐晓这一代人,寻找迥异于「革命接班人」的独立人格,要吸收「毛泽东思想」以外的真理。徐晓说,「崇高与神圣……对我来说奢侈而遥远」。她谦卑,是因为在中国大地矗立着一批舍身取义的平民英雄,「有林昭在,有王申西在,有遇罗克在,有顾准在,谁还有资格夸张?」徐晓告诉人们,在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年代,中国平民阶层曾飘扬理想主义不灭的亮丽火焰,那也是集权制度下个人自由与创造力的光芒,岁月不可能将它们湮没。   

曾是大陆军方创作员的阎连科,怀着沉痛得「几近崩溃」的心情,向二零零五年的中国文坛交出小说《丁庄梦》。书中揭示河南艾滋村悲剧的两大源头:愚昧与贫困。八十年代中期,在政治动员的压力下,贫困的丁庄农户加入了卖血行列。对极度贫困的村民而言,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导也不再起作用,而仅数百户人家的丁庄竟出现十几家「公家」单位的血站和多家私人血站。十年后艾滋病爆发,原因是,采血方不肯更换抽血针筒及共用止血棉球。针筒与棉球的成本在巨大利润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在贪婪的秤盘上却重于泰山。自称代表「先进文化和生产关系及人民利益」的党政机关提倡卖血,却放弃监管,无异于犯罪。受害村民格外贪恋生命,寄望于「新药马上就要到了,打上一针,病就没有了」的传言,并追问「马上是什么时候?」「马上就是不过多久」,「不多久是多久?」「就是没几天」,「到底是几天?」在悲苦而绝望追问的背后,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丁庄梦》是一尊「血碑」,它像数千万人消亡的大饥荒那样,将定格于中国历史的永恒记忆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