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债务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希腊债务危机渐渐淡出、欧元渐趋平稳之时,爱尔兰的债务问题又浮出水面,欧元区上空阴霾再现。虽然爱尔兰政府多位官员15日重申不需要欧盟其他国家救助,但欧盟担心一旦其危机蔓延,欧元区遭受的打击将更加致命。选择维护主权,还是选择为欧元区“维稳”向欧洲“大佬”们弯腰、效仿希腊接受外援?这让爱尔兰政府左右两难。
爱尔兰曾因其快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凯尔特之虎”。1995年到2000年,爱尔兰经济年均增速超过9%,2001年到2007年的增速超过6%。但快速增长后面隐藏着政府对银行业大举借债监管不力以及对建筑业过度依赖、对房地产“泡沫”无休止发展地放任,直至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爱尔兰也未能幸免,深陷国内国外双重危机的打击。
2008年以来,爱尔兰房地产价格腰斩式下跌,缩水50%到60%,由此带来的银行坏账使其各主要银行濒临破产。据爱尔兰财政部10月发布的消息,该国目前的财政预算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如果加上银行系统的坏账费用,这一比例为32%,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标准的10倍。到2012年,爱尔兰的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预计将达到113%,是欧盟规定标准的两倍。
面对高企的外债,爱尔兰政府计划在下月7日出台一个四年期的财政赤字削减方案,向欧盟承诺在2014年之前把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降至3%,也就是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的标准。但市场对这一承诺并不看好,因为要削减赤字,爱尔兰政府就必须采取削减开支或增加税收约60亿欧元的措施。近几天,爱尔兰国债收益屡创新高,这意味着爱尔兰国债的交易价格或者说其价值在不断下跌。触发投资者此轮抛售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德国总理默克尔11日在首尔的讲话,她再次强调将来在救助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时,私人投资者必须付出代价,而不能只让纳税人来承担。投资者担心一旦爱尔兰陷入危机,即便欧盟出手相救,自己也要遭受损失。
虽然欧盟官方没有强行要求爱尔兰接受援助,但欧盟方面对于爱尔兰接受援助的压力越来越大。欧盟一些官员担心,爱尔兰的债务问题如不尽早解决,它将成为下一个希腊,给整个欧元区经济的稳定造成威胁。但爱尔兰政府官员多次重申并未向欧盟寻求援助,因为他们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接受欧盟援助,爱尔兰就不得不向欧盟让渡部分主权,其紧缩财政的条件也将因受到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而变得更加苛刻,这对于一向信奉独立的爱尔兰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爱尔兰企业贸易与创新部长奥基夫14日表示,爱尔兰有能力也必将会自力更生挺过难关,并称爱尔兰不会轻易放弃“得来不易的主权”。爱尔兰之所以能如此自信并非妄语。爱尔兰官员曾表示,爱尔兰在明年年中前不存在到期债务还不上的问题,这与希腊的情况有所不同。
据爱尔兰中央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29日,欧洲央行对爱尔兰银行的贷款余额总计1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近1.2万亿元)。根据巴克莱银行的预测,2011年至2013年期间,爱尔兰可能需要800亿欧元的援助。据报道,欧盟区财长会议1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爱尔兰财政部长勒尼翰有可能会提议让欧盟直接向爱尔兰银行提供资助,从而避免其担心的让渡主权的问题。不过,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明确表示,欧洲金融市场稳定基金的资金不能直接借贷给银行,只能借给政府,再由政府决定资金的用途。
爱尔兰债务危机何去何从?各国利益之间的博弈到底谁能胜出?欧盟区财长会议是否能成为一个突破口?人们将拭目以待。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