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
1958年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了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关问题,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1959年5月,在武昌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200米设计。
1960年4月,水电部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18人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100余人在三峡查勘,研究选择坝址。同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1961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8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
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
1980年7月,邓小平副总理从重庆乘船视察了三峡坝址、葛州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三峡工程的汇报。
1981年1月4日,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1年12月,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一二号机组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1982年11月,邓小平副总理在听取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