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乱停车惹公愤 英网站曝光缺德豪华车司机|英地方议会被爆3年挥霍3亿英镑|伦敦要向奥巴马座驾征收“拥堵费”|
时政>深度报道
加沙拉法口岸封锁4年后开放 150万巴人“有尊严地自由旅行”
2011-05-30 09:07:49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加沙拉法口岸封锁4年后开放 150万巴人“有尊严地自由旅行”
几名巴勒斯坦儿童正等待通过拉法口岸
加沙拉法口岸封锁4年后开放 150万巴人“有尊严地自由旅行”
巴勒斯坦儿童正等待通过拉法口岸
加沙拉法口岸封锁4年后开放 150万巴人“有尊严地自由旅行”
一位加沙居民通过拉法口岸前与家人拥抱

建立于1979年的拉法口岸是唯一能将加沙地带跟外界连接、且不经过以色列的陆路通道,它直接关系到150万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生计。据美国媒体5月28日报道,埃及官方当天正式解除了对拉法口岸长达4年的封锁,并宣布将长期开放该口岸。

拉法口岸于当地时间28日上午9点正式开放。一大早,满载行李和乘客的车辆就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时隔4年之后,拉法口岸重新开放,加沙人的宽慰之情溢于言表。66岁的穆罕默德·扎罗布患有慢性肾病要到埃及治疗,但由于拉法口岸的限制和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过去5年中他一直在等待巴勒斯坦卫生部的就医通行证。他对记者说:“我听说埃及要开放拉法口岸,我十分高兴。我终于可以去埃及治病了。我坐上一辆救护车,不到5分钟就到了埃及境内。”

此次口岸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今年2月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2007年6月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之后,以色列和埃及穆巴拉克政府对加沙地带实行了封锁。此举不仅没有明显削弱哈马斯的势力,还造成了加沙地带的经济危机,也遭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普遍反对。

52岁的拉米·阿拉法特说,巴勒斯坦人民只想得到公正的对待,“能像其他国家的公民一样有尊严地自由旅行”。而即将去埃及亚历山大大学读书的青年哈立德·哈拉维则对记者表示:“这种封锁不仅影响到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动,更封锁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思想。”

口岸边检站当天秩序井然。加沙边境和口岸总署署长萨拉姆·巴拉卡称,截止到28日下午5点口岸关闭,除39人因“安全因素”而未能通过以外,共有410人从加沙地带进入埃及境内,而此前几个月中平均每天只有300人通过口岸。此外,还有150人从埃及进入加沙地带。

此次开放后的拉法口岸大大放宽了通过人员的条件,增加了每天通过的人数,并将口岸边检站开放的天数增加到每周6天。官方预计未来会逐步将日均通过人数扩大到1000人。巴拉卡署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已经有约1万人预定于6月到8月25日期间通过拉法口岸。

拉法口岸解禁得到了巴勒斯坦方面的积极响应。当天有近100名哈马斯的支持者举着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国旗在边检站外游行,以表达对埃及政府的感谢。哈马斯发言人萨米·阿布·扎赫里指出:“埃及方面这一富有勇气的举措显示了巴埃两国深厚的历史联系。”刚刚于本月初与哈马斯签订和解协议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也对埃及此举表示欢迎。法塔赫高级官员纳比勒·沙阿斯称,这是巴两派间和解的重要成果。

另一方面,美国和以色列的官员表达了对埃及此举的担忧。目前,以色列封锁进入加沙的陆路和海路通道,严防武器或者其他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的物资进入加沙地带。以色列担心拉法口岸的开放会给恐怖分子可乘之机,并表示已经采取措施防止任何武器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

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长丹尼·阿亚伦认为,拉法口岸的开放“增加了埃及对于加沙局势的责任”。他表示:“以色列和埃及两国在反对全球圣战恐怖势力和哈马斯恐怖势力中具有共同利益,我希望双方能为此继续开展合作。”(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北风 编辑:婧远)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全球最美的十大城市
温哥华位列其中,7年前王祖贤息影隐居此地。美丽的异国风光如同安静的知己,抚慰心灵 >> 详细

论坛
爸妈如果我暂时嫁不出去
爸妈你们养大我不容易,我已经20多岁了,至今也还没出现个慧眼识珠的主。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