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全球宜居城市最新排行榜:北京居72位|为何多数日本网民反对扫黄?|韩特工闯印尼官员房间窃军售资料被撞见后逃跑|
时政>美欧>美国
美研究称三岁即可发现“犯罪种子” 惩罚无效需治疗
2011-02-23 08:49:52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综合英国媒体2月22日报道,日前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犯罪和反社会行为的“种子”在孩童三岁时就能通过先进的脑电波扫描技术甄别出来。如果能成熟利用这种技术,则有望“从小遏制犯罪”,营造更和谐的环境。

日前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年度会议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阿德里安•雷纳博士和印第安纳大学的娜塔莉•方丹博士详细阐述了上述观点。

雷纳博士在多年研究杀人犯后发现,精神病患者和罪犯们的大脑有一个相似之处——杏仁体和前额皮质区域较常人都要小很多,而这两个部分主要掌管包括懊悔、同情、内疚和将心比心在内的多种情绪和行为。此外,雷纳博士称,如果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即表现出不害怕惩罚的特点,则长大后很有可能会做出破坏性的举动。

方丹博士在研究了9000对双胞胎后指出,如果孩子从很小(最早到三岁)就表现得麻木不仁,譬如从不内疚、缺乏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等,那么将来做出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孩子大很多。

两位科学家都认为,及时扫描孩子的脑部,甄别那些“犯罪的种子”,并加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孩子将来步入歧途或罹患精神病。雷纳博士认为,对待这样的孩子,惩罚性的措施作用甚微,只能向他们微言大义,并辅以药物治疗,主要是增加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欧米茄-3的摄取量。

不过有人质疑称,儿童还没犯错就被当作罪犯一样对待,这样歧视性的做法实在有悖伦常。对此雷纳博士说:“科学已经证明犯罪行为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我们当然可以像鸵鸟一样一直把脑袋埋在沙坑里,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从生物基因以及社会这两个层面来解决该问题……如果有人告诉我,我的儿子将来有80%的可能性会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现在治疗的话则可能扭转局面,那我一定会立即让他接受治疗。不过,治疗的选择权应当在个人手中,科学家和有关机构不能强迫任何人做出这样的决定。”

(来源:中国日报网 梁杉 编辑:刘纯萍)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世界最北端的城市人死不腐
朗伊尔城是世界最北端的城市,70年前,镇上的小小墓地就停止纳新了。 >> 详细

论坛
笑破肚皮的宝宝搞怪照
宝宝,坠落人间的天使,他们的天真无邪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的简单和美好。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