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为军售闯印尼官员房间窃资料 韩国特工被撞见仓皇而逃|意大利总理出手阔绰 赠性丑闻女主角24件大礼超20万英镑|爱沙尼亚福利院大火致10名儿童丧生 举国哀悼|
时政>美欧>美国
美两党议员合力推动国会为排华法案致歉
2011-02-22 08:48:44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来自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斯科特·布朗日前透露,将与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范因斯坦女士联合两党参议员,一起要求国会通过议案为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道歉。美国洛杉矶华夏政略研究会会长王中平认为,这是继去年美国首位华裔女众议员赵美心提出国会应就《排华法案》道歉后,美国华裔在推动国会和联邦政府道歉一事上取得的最新进展。

100多华人组织希望通过道歉议案

加州国会众议员赵美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华人在历史上曾遭遇过极不公平的对待,全美已有100多个华人组织希望我推动国会通过道歉议案,但美国甚至华裔社区的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这段历史”。因此,她觉得应该让华人首先知道《排华法案》的起源、历史和细节,呼吁华人给各选区的州议员写信,要求国会为《排华法案》道歉。她强调,美国国会当年针对华人通过的《排华法案》,给华裔带来巨大的屈辱和伤害,堪称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布朗在接受华文媒体采访时强调,《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犯下的一个错误,他将与范因斯坦商议后确定下一步行动时间表。

2009年7月,在加州华裔众议员方文忠的推动下,加州众议院与参议院曾通过决议,就州议会在19世纪和20世纪通过的一系列排斥华人的法律和政策向加州华人正式道歉。在去年的中期选举期间,加州国会众议员赵美心表示,她准备推动美国国会为《排华法案》公开道歉。获得连任后,赵美心进一步强调,自己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不遗余力地促使国会通过议案为《排华法案》向全美华裔道歉,同时争取国会通过综合移民改革法案。

法案废除近70年,美国始终未道歉

19世纪7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移民抢走了自己的饭碗,从而在美国西部掀起了大规模的排华浪潮。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规定华人10年内不准入境、已入境的不准归化为美国公民,这是美国历史上仅有的一部以法律形式和政府名义排斥某一族裔移民的法案。该法案和其他一些歧视性法案的颁布,导致在美华人长期无法买房,无法在政府任职,许多人的配偶、子女无法来美团聚……直至美国在二战中需要中国支持和帮助,国会才于1943年12月废除了这部肆意践踏人权的法案,但却从未就此法案向华人做出过任何道歉。

谈到《排华法案》给华裔带来的苦难,美国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政治评论员张文基告诉本报记者,对许多老华侨来说,施行《排华法案》的时代是一部无法忘却的血泪史。上世纪70年代,张文基在加州哈姆福德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对张文基说:“当年无论是开金矿还是修铁路,华工都十分勤劳、节俭,绝大多数人都攒了很多钱,但《排华法案》让成千上万的华工无法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不能买房,无法开创事业。如果没有《排华法案》,加州后来的人口和经济结构肯定会大不一样,华裔能够为美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文基有一位唐姓秘书,家里的几个兄弟都很杰出,一个哥哥还曾是美国海军和奥运代表团的射击教练。但这家人本不姓唐,只是祖辈在《排华法案》时期为在美国谋生,被迫买了美国唐姓华人的出生证。从此子孙后代都只能随别人的姓,这对当时的华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道歉有助于树立美国良好国家形象

张文基对本报记者说,美国国会早就应该就《排华法案》向华裔道歉了,这不仅对受到该法案伤害的人士和族群是一种慰藉,也有助于美国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谈到美国国会何时才能就《排华法案》正式道歉时,张文基说:“目前美国社会还没有形成就《排华法案》向华裔道歉的强大声势,国会议员从选民那里还感觉不到足够的压力。”

不过,张文基也指出,促使美国国会向华裔道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可以教育全世界的华人,特别是青年不要忘记先辈的苦难,要懂得今天华人地位的提高不是别人施舍来的,而是一代代人流血流汗、忘我拼搏换来的,而华人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更有待我们自己的团结、努力、自爱和争气。”

(来源:人民网 编辑:陈璐)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韩国人最爱吃的美食是啥?
如果你问韩国人最爱吃什么,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五花肉。过新年尤其如此! >> 详细

论坛
盘点:王妃的奢华订婚戒指
威廉王子已经向女友求婚,在他们完婚之前,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以往的皇室订婚戒指。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