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柏林记者刘向7月13日就默克尔访华一事撰写了时评,全文如下:
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15日起将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默克尔2005年底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4次访华。她此行延续了今年以来中德两国高层密切互动的良好势头,将推动中德关系再上新台阶。
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默克尔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期间会晤。一个月后,时任德国总统克勒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还通过热线电话等方式保持联系。中德高层密切互动,表明两国对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对双边关系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构建更加密切的中德关系符合双方利益,这种互利关系首先体现在经贸合作领域。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德双边贸易额仍超过100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强。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德国出口总量2009年下降18%,而对中国出口量却上升7%,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从默克尔的随行阵容推断,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合作将成为访问的首要议题。据德国官员13日透露,此次随同默克尔访华的包括德国能源、汽车、化工、金融以及零售等领域大型企业的高层以及中小企业代表,中德双方还将签署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
对中国而言,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环保和节能减排,而德国在这些方面拥有技术优势。双方可通过加强政策对话,推进示范项目,构建企业技术转让体系等方式,挖掘潜力,培育双边合作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科技部和德国教育科技部正在就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等领域展开合作。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亟需挖掘更多的增长点。中德加强经贸合作,不仅惠及两国,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中德双方寻求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正如德国外交部对华工作小组主任芮悟峰所说,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并没有使德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疏远了,反而加强了,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新形势下,德中关系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国各界对中国的认知程度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从政府、议会到经济界,更多人士已经认识到德国需要与中国更好地合作。默克尔本人今年早些时候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了解其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这从某个层面表明了她对发展中德关系的重视。
后危机时代,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全球治理方式也发生重要变革。藉由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重大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德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代表,加强磋商交流、携手合作意义重大。两国真正做到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不仅符合双方利益,对解决许多国际问题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