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于晴)目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外商投资增长伴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利用外资的内外部条件也正在发生变化,使我国经济对利用外资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前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1)》称:外商投资发展环境变迁,国内市场应理性应对。未来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吸收外资的一定规模,而且要更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更注重利用外资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与影响。
报告称,入世以来,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外商对我国的投资活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曾一度陷入低迷。2010年后,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后,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以产业重组为背景的新一轮跨国并购热潮将会逐步形成,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区域。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对外商投资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的新亮点。
从国内投资环境来看,我国进入对外开放全面转型期,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外资的基本条件已发生变化,“双缺口”稳定地变为“双过剩”,外商投资可利用的优惠政策逐步被国民待遇替代。同时,中国面临着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沿海地区吸收外资的区位优势弱化。
报告称,目前因欧美债务危机短期内无法解决、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跨国公司调整投资结构的意向有所攀升以及国内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面临更大的成本上升压力。
报告分析,尽管金融危机暂时打断了外商投资撤离的势头,但受到新兴市场和周边国家争夺国际直接投资竞争的影响,以及国内投资成本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环境、水电费等上升的压力,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下,沿海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谋求区位转移。
报告指出,外商投资中,加工贸易比例占比较大,当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时,外商投资撤离的风险是难以预料的。另外,由于欧洲债务等事件会影响明年全球经济的发展,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外投资规模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