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吴晶)“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过去5年,中国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2010年资助经费达510多亿元;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7年。
展望“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在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路线图稳步实施,努力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阔步前进。
不久前,教育部和16个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参与签署备忘录的有关地方政府都针对当地情况,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中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没有围墙、突破时空、随时随地可学,国家开放大学将最终改变人们未来的受教育方式。”承担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说。
在经过严密的论证后,国家开放大学已确定了一系列创新管理思路和举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向行业、企业和城乡社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把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农民工、老人、残疾人、士官等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学习者课程修完取得的学分可以存入“学分银行”,只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修满学业、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毕业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