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娱乐or愚乐?
年初,由很多明星发起的帮助拐带儿童回家的微博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前不久在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一“盐”难求的景象,从开始到落幕,微博几乎成了直播现场。从谣“盐”四起到事后辟谣,微博的舞台得到了聚光灯的充分照耀。还有之前种种关于日本漫画家在地震中丧生的消息在微博活跃了没多久,辟谣的声音也在这个平台之上纷至沓来。
当一个消息遭遇微博,他们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例如谣“盐”四起。当媒体遭遇微博,对于信息的处理更多时候从预防变成了补救,例如各种事件的辟谣。当个人遭遇微博,很有可能会从围观者变成了被围观者,好比大S婚礼和张朝阳。通过这个平台这种工具,“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是否真的会来临?微博式的传播在拥有更多个性的同时却少了一些权威性。
微博火了,可同其他网络平台一样,都摆脱不了人们对网络中诚信的诟病。网络媒体在信息的监管上总是要比信息的扩散慢半拍。从日本核扩散示意图在微博上疯狂转载到新浪微博向用户群澄清核扩散的传言这一事件就能看出,微博这种新兴媒体手段在信息传播上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之后的抢盐贴把事件推向了高潮,而嘲笑贴和辟谣贴慢慢的将事件推向了尾声。
尽管微博的加V认证功能比博客和论坛更进了一步,但还是不能避免地遭遇了微博谣言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在这个开放自由的平台里,从一开始就很难实现信息的把关。
是成为一名围观群众娱乐生活,还是吸收了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被愚乐了一把?其实都有可能。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冲击,就连专业人士也难于一时之间明辨真伪。所以发帖之时,我们的态度要诚恳;面对相信与不相信的选择,还需谨慎;而在转帖与不转帖之间,大家抱持着一种娱乐的心态就好。东方IC供图
趣看微博体
微博体:也叫“段子体”、“语录体”,是网络时代下的一种文体。为了适应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作者要尽量用简短又有意思的词句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微博咆哮体:以“有木有”(有没有)为特征的一种微博发文形式。用反复渐进式的形式表达一种强烈的肯定态度。
微博丹丹体:源于宋丹丹在微博上对潘石屹说的一句博文。“我老公不让我说了,他说别太得罪人,可我真忍不住。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这种句式随即被网友疯狂仿效造句:“xx,我就是个xx,没多少钱,我请你xx,别再xx了,真的,求你了!”。
围观微博语录
微文摘:
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口渴了喝杯茶水润润喉,饥饿时买个面包填填肚,烦恼时听听音乐轻轻松,疲倦时靠在椅上打个盹,失意时在公园散散步,无聊时上微博发发微博。
两棵小树:
别在喜悦时许下承诺,别在忧伤时做出回答, 别在愤怒时做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做出睿智的行为。 当你一直说自己非常忙碌,就永远不会得到空间;当你一直说自己没有时间,就永远不会得到时间;当你一直说这件事明天再做,你的明天就永远不会来。
语录365:
有计划-没行动=零,有机会-没抓住=零,有落实-没完成=零;有价值-没体现=零,有进步-没耐心=零,有任务-没沟通=零;有能力-没发挥=零,有创造-没推销=零,有知识-没应用=零;有目标-没胆量=零,有付出-没效益=零,有原则-没坚持=零;有意志-没持久=零,有热情-没定力=零,有毅力-没恒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