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要强势复苏,得克服经济失衡。这一涉及全球几十亿人口民生大问题,G20财长、行长在今年2月18日至20日巴黎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据法新社称,该问题指标包括经常性项目、公共赤字和债务,私人储蓄率,外汇储备和真实汇率。与会者经唇枪舌剑交峰,就需界定指标的标准达成共识。但就每项指标定义做出界定,还需花费极大精力和交锋。用法国财政与就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的话来说,对失衡指标的定义“将充满争议,有可能很难取得进展。”由法国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提供会议服务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非正式和学术性研讨会将于本月31日在南京召开。与会者对这一实质关乎“经济失衡”的议题,“能否对症下药”,对今年G20峰会提供导向性咨询意见至关重要。
南京会议议题切中经济复苏的要害,也符合各国日趋相互依存的大趋势。如此会议对此界定准确,则复苏会出现拐点;反之,则整体经济仍将乏力、徘徊。根据经济危机进程和现今政经格局,扭转经济失衡似应当包括以下七大要素:对促进全球整体经济强势复苏有利、对预防危机再生有利、对国际金融体制监管有利、对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互有实惠有利、对促进全球贸易大发展有利、对仍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重振经济有利,以及对贯彻全球经济、金融民主化有利。
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最近高调发声,对G20首尔峰会关于“不打世界贸易战”的承诺似已遗忘,西方某些主流媒体就南京会议主题制造谣言,说该会议要讨论人民币汇率,以此转移视线加以配合就是一例。这些国家还在“外汇储备”和“真实汇率”两项指标下修正概念,把自己的意图塞进会议:再次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把矛头指向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本来十分清楚,主要是金融衍生工具过度使用、主导世界经济储备货币之滥用、公共债务有增无减以及南北经济鸿沟加深等,而非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是被发达国家任意炒作,冠以各种莫须有的责任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这是发达国家依靠强势政治、强势金融和强势媒体三合一制造假像的结果。它们不考虑自己内部的“失衡”,把“失衡”推到别人头上,这种做法既不公正,又缺乏科学依据。
G20举行五次峰会进程中,国际社会似可从中找到以下规律:美国率先祭出贸保大旗,要求美公众购买本国货,欧盟有些国家纷而跟进。同时,美国十分鲜明的把贸易失衡、失业归之于中国。然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了由原先主张贸易发展的“释放市场”理念,回归到贸易保护的“保护社会”的理念,从而完成了推行贸保的三部曲,贸保的尘土吹遍全球。
美国把美中贸易逆差摊到中国头上,完全违反事实。仅举两例。例子一,2000年到2009年,中国出口玩偶50亿个,其中45%出口到美国。以芭芘娃娃为例,由中国台湾地区加工成半成品,其中娃娃的假发来自日本,中国大陆企业组装成产品,该玩偶美国售价为9.9美元,中国企业获加工费0.35美元,而美国企业却获利8美元。例子二,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iPaD,每台售价229美元,苹果公司获专利设计营销收入每台163美元,中国组装只拿到4美元,仅此两例说明,中国确对美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而大部分的利润却流进了美国。美国出于冷战思维,严禁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因而造成美中贸易“失衡”。中国执行的是“稳出口,扩内需”的外贸方针。美国等发达国家用贸保这一权杖到处挥舞,受害的是两国人民,受损的是全球经济。
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运用到了极致。美联储再次推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这种“量化”和“宽松”,使美国开动印钞机,一下子印了2万亿美元钞票。美国藉此转嫁危机,使许多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因美元贬值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这难道不值得有关国家反思吗?
(作者:吴妙发 编辑: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