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泄漏的放射性钚半衰期长 专家呼吁日本负责任|意总理年收入3500万英镑 自称史上挨骂最多者|英准王妃举办单身派对 私密低调没有脱衣舞男|
财经
钱卫民:现金发行 因您而变
2011-03-30 13:21:10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从秦半两、汉五铢为代表的金属货币,到北宋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方便、最为人们熟知的人民币,伴随中国千年文明传承的是不断演进的现金形态。即使是在卡支付、无接触支付和移动支付日渐普及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离开对现金的使用。曾有人说过,最熟悉的才是最陌生的。于是,我们不禁想问当使用现金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又是否真的了解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中国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念,回家过年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文传统。每年春节来临,对家乡的眷恋都深深的牵动着每个游子的心。对于在北京工作多年,早已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北漂族”——王晶来说,回家过年对她而言似乎是一年工作辛劳赚钱之后的一件不会随时间改变的大事,花钱置办年货自然必不可少,但打在卡上的钱总让人感觉不够“实在”,把红彤彤、新崭崭的钞票从银行取出来,装进红包孝敬父母、发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作发压岁钱,更能使她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在整个中华大地年复一年的在春节前后,上演一出“存、取”的现金搬家传统节目也就不难理解。

其实,远不止是春节,即使是在最平常的日子里,中国人对现金的偏好从来就不曾含蓄。虽然,在各类支付便捷的今天,现金的使用似乎有些“跟不上潮流”。但支付体系最发达的欧美国家,流通中现金数量依然保持着增长,欧元国家的钞票每年增长9%,美元数量比10年前多了40%。只是,和2005年底我国现金流通金额是2.4万亿元,至2010年底已近4.4万亿元,将近五年的时间,现金流通金额增长了近80%的数据相比,却只能更加的说明了“中国是世界上现钞流通比例最大的国家”的事实。而大陆首善陈光标台湾现金发红包则更是这一现状最生动的注脚。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最大,我们不禁想问,是怎样的一套系统如何高效的运转才保障了我们人民币现金供应?

这藏在看似平常、却又无处不在的人民币背后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正是和我们生活似远实近的货币发行体系。

因应不断增长的现金需求,货币发行体系通过一整套齐备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框架,从人民银行发行部门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编制人民币印制计划并向印制部门下达。到印制部门通过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投入,扩大产能,提高防伪技术,保证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再到发行部门“早谋划、早预测、早摆布”,加大发行基金调拨力度和频度,改进人民币产品入库方式,与安全保卫部门协同合作,保证货币现金从重点库押运至各地分库、中心支库、支库,再通过各地分库、中心支库、支库到商业银行业务库的快速安全,实现发行基金的跨行政区划就近调拨,发行基金调拨效率显著提高。人民币发行计划制定、生产印制与发行基金调运三个环节与社会现金需求的紧密衔接,满足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市场对现金需求的提升。

事实上,现金发行是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服务,它涉及全社会每个人,现金供应“量”的保障来之不易,“质”的飞跃同样值得关注。

在我们享受遍布身边的银行和ATM机带来的取款便利、小面额找零越来越容易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得益于覆盖全国范围的,近两万个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网点,定期对各券别现金需求进行着动态监测的艰辛努力。正是根据监测结果,发行部门才能实现有针对性地加大零钞的调运和投放力度,督促商业银行做好零钞兑换工作。而各地因地制宜地搭建的零钞调剂平台,更是促进了零钞供需双方的信息共享,确保了零钞的顺利流转。

我们在感叹流通中的钞票越来越新之时,能否体会到,为提高流通中现金的整洁度,发行部门积极加大残损人民币回收力度,畅通残损人民币回收渠道,及时用新钞票替换流通中的旧钞,为充分发挥硬币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积极推进小面额货币硬币化进程,逐渐增加1元、5角、1角硬币流通数量,扩大硬币的流通范围,显著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也很难想象,在奥运会、世博会期间,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客流量大幅度增加,现金需求量维持高位,发行部门大幅增加相关地区人民币新钞供应量,通过投放新钞回收旧钞方式,提高流通人民币钞券整洁度,大幅增加10元以下小面额新钞供应量,优化流通人民币券别结构,确保了企业、商户找零需要,要求商业银行营业柜面对客户存入的现金进行全面清点挑残,引进先进的出纳机具,加速回收现金的清分处理,及时回收了残损人民币,通过一系列措施,展现了人民币作为国家名片的良好形象,凝聚了多少汗水。

更难以体味,2010年夏季以来,福建、江西、湖南、海南等多个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发行部门现金及时调拨到位,现金供应未受突发事件影响,所付出的心血。

自从货币诞生,假币始终是真币挥之不去的梦魇。北宋的“交子”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之一,曾经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交子发行不足50年,伪造已十分严重,以至于北宋朝廷内部对“交子”的存废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至今,62载风雨同行,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中国人民银行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为了达到现金供应“总量满足、结构合理、票面整洁、持有者放心”的工作要求,尤其为了做到“让持有者放心”,让公众易于识别、造假者难以伪造,近年来,人民币现钞印制工艺和防伪技术革新的步伐从未停歇,为的就是通过技术更新来抵制假币。

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在这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国度,由印钞造币总公司马任选等人完成的“SD凹印对印技术”项目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技术是印钞行业标志性的核心防伪印刷技术,是我国印钞科技人员数十年智慧的结晶。它率世界之先,攻克了雕刻凹印两面对印的技术难题,达到了公众易于识别、造假者难以伪造的技术要求。除在技术上积极革新外,我国还开展了多方面的反假工作,构筑了一套组织严密、运行有效的反假体系。发行部门围绕人民币纸张、印刷、油墨、制版等关键技术,先后开展了50余项科研项目,不断提高人民币生产印制工艺技术水平。质检总局在加快点验钞机具国家质量标准修订步伐的同时,加大点验钞机具市场稽查力度,提高反假货币物防水平。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09行动”,破获了一大批大案要案,收缴了大量尚未流入市场的假币,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全国范围,建立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以金融机构为依托,以反假货币联络员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全国有近2万个城市社区反假宣传站点、56万个农村乡镇反假货币宣传站点先后建成,60余万名相关人士培养成为反假货币义务宣传员。发行部门采取互联网、电视媒体、展览会、游戏软件等各种形式,向每位人民币现金使用者传达着加强反假意识、提高识假技能的理念。

在当今世界,即使是身遭金融危机重创——美国无疑仍然是世人敬仰的经济中心。谁曾想过,在美国经济更加强盛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当世界经济都被捆绑在美元的战车,迷走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布雷顿森林里时,人民币,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便早已抛弃“金本位”,脱离美元,领先成为了完全依靠国家信用发行的货币。若干年后,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即使虚金本位也荡然无存时,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人民币无意间开拓了信用本位货币的先河。今天,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融合,人民币也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而越来越坚挺。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签署了一系列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定,商业银行经批准可以办理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业务,由此建立起了通过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向境外供应回流人民币现钞的模式。

2003年11月和2004年8月,分别开始为香港、澳门商业银行提供人民币业务清算安排,香港、澳门人民币清算行可以在深圳、珠海办理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业务,由此建立起通过清算行向港澳地区供应回流人民币现钞的模式。

2010年,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总金额同比翻了一翻还多,同时银行跨境调运引起的人民币现钞流动更加活跃,人民币现钞净流出量同比增长超过40%。中银香港向台湾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数十个地区或国家提供了人民币现钞供应与回流服务,实现了历史突破。

人民币,我们的货币,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了国门,大跨步的向着世界的人民币迈进!

生活离不开现金,货币发行关系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人民币走出国门,人民币的货币发行工作必将站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币现金“量”与“质”的不断追求中,货币发行的基础性作用也必将愈发显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货币发行工作必将伴随中国的不断强盛,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人民网 编辑:陈璐)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引爆地
我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这是个与战争密不可分的城市。 >> 详细

论坛
走近国内六大美丽盐湖
中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六大盐湖满足了我们的日常需求,此外,它们那的风景还超美!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