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日在演讲中说,美国要想走出危机就应该学习中国式的财政刺激政策,而不是执着于货币政策的使用。
“我们需要实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可以采取我经常说的中国式的刺激政策,至少是那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斯蒂格利茨说。
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迅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并推出4万亿一揽子刺激方案,大量投入到基础设施、教育和科技等领域,带动经济比较快的走出了危机。
“对基础设施、教育以及科技的投资短期内能够刺激经济的增长,长期来看也能促进增长并增加财政收入,”斯蒂格利茨在18日的“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0)颁奖大会上说。
他说,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了投资,并给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美国现在该做的事情。财政政策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从长期来看,如果你投入了,财政政策实际上可以减少赤字,并为财政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困扰美国经济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赤字严重。根据美财政部3月10日公布的数字,2月份美国的赤字规模为2,225亿美元,是美国连续第29个月出现财政赤字。至此,美国2011财年预算赤字已扩大至6,413亿美元,加大了美国连续第三年出现1万亿美元赤字的风险。
除了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扩张政策,美国经济当局去年11月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计划今年6月底前向市场注入6,000亿美元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斯蒂格利茨说,类似的货币扩张政策的效果可能并不如人意。“像这种严重的危机导致的深度衰退,货币政策是不会起作用的。”
他认为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恢复银行业的本来功能,即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从而带来就业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上,斯蒂格利茨教授对获奖者表示了祝贺,认为他们的研究能够对解决当今世界棘手的一些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帮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王泽填、姚洋合著的《结构转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的陈迎、潘家华、谢来辉合著的《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两篇论文获得该奖项。“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的奖项,在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日报网记者:辛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