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网民规模跃向5亿大关,快捷方便的电子银行历经十年发展成效初见,日益成为老百姓金融交易的首选。与此同时,继网上购物网站出现“钓鱼网站”后,银行网络也开始遭受诈骗短信、钓鱼网站之害。
近日,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表示,“光大银行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易用性体验最好的电子银行,让客户用的安心、用的轻松。”围绕放心安全用网银,光大银行介绍了自己采取的有效 措施,同时,还为光大网友推行防范钓鱼网站的“五大招数”。
“白名单”打造网银安全机制
电子银行是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电子银行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生儿”,由此确保系统安全,并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
光大银行一贯重视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工作,譬如通过其官方网站、网上银行、营业网点、提示短信等多种方式,向客户宣传普及电子银行安全使用常识,引导客户树立风险意识,持续培养客户安全使用电子银行的良好习惯。
2009年,在央视3 15晚会曝光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网银出现风险的案件,引起社会对电子银行安全的极大关注。3 15晚会刚刚过去两星期,光大银行便在业界举办了首个电子银行开放日活动,让媒体记者和公众现场体验光大电子银行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2010年底诈骗案件高发的情况,光大银行迅速反应,在春节前向电子银行客户发送节日安全提示短信,提示客户勿将个人信息透露他人,并注意识别正确的银行网站地址和客服电话,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那么,除了用户需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外,银行又有哪些安全防护手段对付钓鱼网站呢?
光大银行的回答是“白名单”。近日,光大银行对网上银行系统进行了新一轮升级,对于升级前客户设置的友好账户(即收款人名册),以及升级后客户通过网银进行转账的收款人帐户,均纳入该客户的“白名单”。对于未列入“白名单”的帐户,在第一次向该账户转账时,光大银行除了验证交易密码外,还将向客户的手机发送动态密码短信,只有在上述两个密码验证通过后,方可进行转账,转账成功后该账户也自动加入白名单,今后再向该账户转账时银行便不再发送手机动态密码。“白名单”机制在保障账户资金安全的同时,亦不会过度打扰客户,在安全性与易用性上取得统一。
阳光令牌塑造易用“基因”
阳光令牌是光大银行于2010年推出的业内首个电子银行跨渠道安全认证工具,它的外观类似一个U盘,有一个液晶显示屏和按钮,用户登录电子银行时轻轻一按,就会随机显示六位数字的动态密码,该密码仅能使用一次,并在一分钟后自动失效。
因为阳光令牌不和电脑有任何接触,用户不必担心被黑客或病毒攻击,与传统的电子钥匙(如U盾)相比,两者在安全性上难分伯仲,但在老百姓日常操作的易用性上,阳光令牌则更胜一筹。
电子钥匙在初次使用时涉及下载并安装驱动程序、下载数字证书等操作,在证书到期前还需手动更新,这些操作对电脑软硬环境都有一定要求,对客户操作电脑的技能也有一定要求,而阳光令牌则是一种人人都会用的‘傻瓜方法’――使用阳光令牌时,按一下按钮,输入显示的六位数字动态密码即可。在跨渠道支持上,由于电子钥匙需要插在电脑上,仅能应用于网上银行服务,而阳光令牌由于与电脑环境隔离,则可应用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可以说,阳光令牌就是让您在电子银行通行无阻的数字身份证。“推出阳光令牌,让我们在打造“易用性体验最好的电子银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如此表示。
事实上,动态密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认证方式之一,国外很多银行都采用了这种既安全又易用的认证方式,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意大利BNL银行和三井住友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