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也门46名示威者遭枪杀 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里约上演“全城戒备” 奥巴马取消演讲|英国最高龄单身产妇 58岁妇女产下试管双胞胎|
财经>国际财经
全球核电业走到十字路口
2011-03-17 14:59:15      来源:羊城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全球核电业走到十字路口

福岛核泄漏震惊全球核电业 供图/东方IC

核电产业

日本9.0 特大地震后的第五天,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号机组还偶发燃烧、四五六号机组依然未能解除警报;一个又一个关于福岛、东京的辐射指数,不仅仅刺痛了日本人,也震惊了全球核产业―――继续前行还是拐弯?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在切尔诺贝利之后再次带来了核电之殇。

从全球近年来拟建400座核电站的数目看来,这个号称是新能源的发电方式似已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石油太贵,煤炭污染,太阳能成本太高……而且,换个角度来看,死于煤矿或者开采石油的人数,要比已经发生的全球仅三例的核电站事故要高得多。

在事故之后,已有多个国家表明,不会影响发展核电之路。

日本:成也核电败也核电

“日本发展核电是必然的选择,”核电行业专家指出,“这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核电说起,当时正值石油危机,而作为制造业中心的日本电力非常紧张,作为岛国,无论是煤炭还是石油,价格都不便宜且污染严重,最后,日本选择了核电这个清洁能源。”目前,核电占日本总发电量的1/3强,仅福岛核电站的发电量,便占了近6%左右。

“3・11”之后,日本所有核电已经处于关闭状态,从14日开始按地域逐次停电3小时,这是日本战后首次实行轮流停电措施。专家指出:“虽然这次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会影响日本,但是我们预测,在地震之后,日本依然会选择核电站为主要的供电系统之一。”

德国:暂时关闭7座核电站

作为老牌核电大国,德国人一直都惴惴不安,2004年曾一度要通过“2020年前关闭全国所有核电站的计划”,但由于国际油价太高而流产。这次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之后,德国不但马上宣布暂缓延长核电站使用期限,还于次日宣布暂时关闭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核电站。

德国总理默克尔解释这一决定时说,关闭这些核电站是“政府基于安全原因的命令”。目前,除另一座核电站因事故正在维修外,德国尚有9座核电站正常运转,德国有约1/3电力来自核电。

法国:不会放弃核电

如果说,日本、德国的核电量只占了发电总量的1/3,那么占全国超过80%电力供应靠核电的法国最有发言权。

法国总理菲永15日说,法国政府不会逃避任何有关核安全的问题,法国核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透明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不应该因为一次事故就将该行业全部否定。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也说,法国不会因此次日本核电站事故放弃对核能的开发。与之同时,荷兰政府也表示,没有理由重新讨论有关建核电站的决定。

中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

虽然发展核电之路没有日本走得那么快,但中国近年来已经成为在建核电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规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规划将提高到8600万千瓦,占届时总装机的5%左右,在建规模在4000万千瓦。从目前已经投产的1000万千瓦提到8600万千瓦,一下增长了7倍多。“核电无论是在可持续性和性价比方面,都非常有优势。”银河证券的分析师也指出,核电是目前可行的、对煤炭资源具有替代能力的能源。

日本特大地震后,中核和中广核的专家纷纷关注福岛第一核电站进展,但也同时表示国内核电站依然安全,且表示,由于中国的核电站采取的是压水堆技术,跟福岛的沸水堆技术有所不同,更为安全,不应多虑。

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信息,我国将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莉)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英国:奇特胶带创作大赛
一项另类艺术大赛吸引了许多有着奇思妙想的参赛选手,这些雕塑必须用透明胶带! >> 详细

论坛
世界上最贵的酒店套房
奢侈世界没有最贵只有更贵,这些酒店奢华无比,当然顶级套房的花费也让我们叹为观止。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