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央视的315晚会震撼了每一个国人的心,电视画面中所展现的充斥在我们身边的种种“黑幕”,让人望而生畏,感慨不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315晚会所暴露出关于大卖场中暗藏的各种猫腻,却远远不止于以旧换新。
“四人座沙发原价9999元,现特价3988元”、“多功能按摩椅原价12800元,现价5780元”、“棉质软沙发床999元/张,限时买一赠一”……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促销广告无疑让我们心动。
然而,不少消费者买完之后就会发现,同样的牌子同样款式的产品,在没有任何促销活动的前提下,另外一家大型卖场标出的原价竟然和促销价商家享受的特惠价毫无差别。那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应该如何去辨识这样的“假摔”促销呢?
大卖场虚假折扣盛行
如果是货真价实的打折促销,消费者当然求之不得。其实,每逢逛超市,消费者怕的就是明明买的是超低折扣的商品,却意外发现比其他实体店中的售价还贵,或者压根就没有折扣可言,超低折扣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伎俩。
在广州天河区上班的李先生前段时间就碰到了这样一件烦心事,他在公司附近一家大型超市里面买了一台便携式的蒸气电熨机,销售人员告诉他,恰逢春节假期促销,产品特价98元,而且对方强调,过了那段促销期,价格马上会升至158元。
眼看着可以省下60元的好处,李先生心动不已,在简单的调试机器之后,李先生立即到收银台付款。“然而,前几天我再去超市的时候,发现那款产品还是98元特价,我过去一问,对方说特价又延期了,让我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迟买早买都一个价。”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部分不知名的电器、服装品牌外,家具类产品也是大卖场虚假折扣的重灾区,由于不同3C数码产品可以在网上查询价格,家具价格相当不透明,虚报价格已经成为了家具行业的一大诟病。
谨防钱财被莫名卷走
面对着虚假折扣在不少大卖场的盛行,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首先还是要看牢自己的钱包,别轻易被所谓的“超低折扣价格”所诱惑,甚至上当受骗。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得学着踏实一点,天下毕竟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如果遇到大卖场的经营者以“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乃至“以旧换新”等方式来促销商品时,一定要认真查看该商品是否假冒伪劣或过期变质商品,如果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价格再低也坚决不能购买。
同时,消费者还是尽量要做到货比三家,现在网络很发达,只要在互联网输入相关产品信息,大多都能够立马查询到价格,实在查询不到,也可以通过对比同类商品在其他商家的价格,以防经营者虚高价格的欺诈行为,谨防上当受骗。
消费维权提醒
如呈现消费纠葛,消费者可以经过以下几种途径维权:
●与大卖场的运营者协商处置。
●告知消费者协会,请求调理。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根据与运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记者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