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菲律宾两万师生组成“世界最大人体十字架”|电影情节真实上演 疯狂盗贼窃取100公斤黄金|美科学家发现基因影响交友选择|
财经>消费旅游
奢侈品消费切勿“消得人憔悴”
2011-03-11 07:4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奢侈品消费切勿“消得人憔悴”

新华社/法新

一件衣服30万元,一个手包20万元……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罗列了这样几个数字,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首次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如何成了奢侈品的消费大国?是什么推动着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突飞猛进?奢侈品消费的“中国式”狂热又折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节衣缩食”为奢侈

唐俊是北京一家外企的普通员工,上个月咬牙买了一个标价近万元的G U C C I米色手包。唐俊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刚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不到4000元,为了买这个包,她三个月没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她说,外企公司很注意品牌,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包可以天天拎,好多年也不会过时,而且拎上它确实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特显档次。唐俊认为,这是自己最划算的消费。

今年28岁的王洛菲身边已有不少朋友成了奢侈品的“瘾君子”。“我的一个朋友,每月工资加奖金不足5000元,却经常穿梭各商场购买奢侈品。她爱刷卡购物,常常透支。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她出行尽量走路或坐公车,连地铁都很少坐。”

《世界都市iL O O 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洪晃曾无限感慨,她去过的跨国企业,连前台的小姑娘都背着L V的最新款。在一些外企,你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开什么车都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一只不起眼的手袋也许就让你的合作伙伴怀疑你的精力和眼光。于是,连带后勤、前台、助理秘书等非业务人员,也“严格”要求着自己。

这些年轻人都是“富二代”吗?其实不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表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只是学生或“啃老族”,但他们会利用超前消费的方式,比如信用卡透支或借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奢侈品消费。他们会用省吃俭用几个月后攒下的薪水去购买价值不菲的名牌包,然后提着这个包去挤公交车。也有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白领每月会花几千元去买名牌化妆品,很难有余额作为积蓄。还有的人会选择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例如领带、钱包、腰带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

“差钱”奢侈为哪般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有调查显示,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40%。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在20岁到40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70岁。

“差钱”的年轻人热衷购买奢侈品,其实是一种悲哀:他们无法过上完整的“不差钱”生活,与生活条件不符的过度消费反而使他们生活得更加拮据。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评价说,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拥有了接近日本人的消费习惯,往往去消费自己根本不认识和不了解的产品,完全以别人的价值判断作为依据,什么贵就买什么。

如今,奢侈品已经不仅仅是成功的附属品,而变成了成功的标志。中国网曾有文章指出,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从本质上说,妄图用奢侈品消费来提升尊严是一种文化自卑。要获得真正的尊重,需要提高的是内涵。

尹韵公说,现今在物质上一部分人的确是富有了,但在心理上还很“贫穷”,因为只想着用物质来装扮自己的外表,改善自己的生活;而真正的富有应是更加注重内在,比如去做慈善来回馈社会,这样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奢侈消费应“量力而行”

“‘未富先奢’的这种消费观无疑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亟须警醒。”尹韵公说。

象征身份的奢侈品也许会成为年轻人奋斗的动力,鞭策他们努力工作。但不想踏实工作,只想图捷径,不劳而获,也会使得有人会铤而走险,付出代价。超前消费,势必负债累累,而向父母不断索取无疑会加重整个家庭的负担。

尹韵公建议,奢侈品消费者不要“惟奢侈品是用、惟奢侈项目是选”,沦为货真价实的“烧钱一族”,要量力而行,更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像个别人那样时时享受到奢侈消费而“消得人憔悴”。

记者 万一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失恋博物馆:陈列爱情遗产
将感情贮藏于此,把承载心碎记忆的物品捐献给博物馆,让人们在保存记忆的同时放下失恋负担 >> 详细

论坛
十款最具发展前景机器人
功能各异的机器人,他们可能抢走人类的工作哦!科幻影片中的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