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以“PC98”风靡一时,如今还雄踞日本国内计算机市场首位的NEC最终还是决定将其计算机业务卖给中国联想。更确切地说,NEC计算机业务分公司――“NEC个人产品公司”接受了联想超半数的出资,将主导权移交给了联想。而联想在6年前通过并购IBM的计算机业务一举成名,晋级为全球焦点型企业。
那么, NEC为何将保持日本国内最高市场份额并持续盈利的业务卖掉呢?其根本原因也恰好是日本大多企业的通病所在。
NEC计算机的日本国内份额占到18%,但是世界份额仅有0.9%,未能进入前十名行列。随着日本新生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日本国内市场显然不会有较大的增长,而东芝、富士通等强势厂商却争相开展价格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NEC能够维持现状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虽然不亏损,但是从NEC计算机业务的人、财、物等成本数据来看,NEC的计算机业务称不上效益较好,而是一项ROA(资产收益率)过低的业务。如果是亏损业务,会毫不犹豫选择重组,而盈利状态下反而难以抉择。
企业经营资源重组,发展新业务之际往往会遇到“阻力”。还有一大问题是计算机业务是NEC存留较少的旗舰性产品,如果将其放弃,必将会降低NEC整体品牌的影响力。这也是造成NEC经营改革迟缓的原因之一。
新总裁的决策
其实,NEC经营环境相当严峻。有人认为这样下去还能“存活两年”。即便是计算机业务盈利,NEC集团整体的业绩也在不断下滑。2010年第二季度(2010年4-9月)财务报表显示,NEC是日本八大电子厂商中唯一巨额亏损的企业,而其他厂商全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苏。
造成NEC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没有带动业绩的核心业务。同时,NEC在以往的资本重组过程中,使得其海外业务规模不断缩小,不能再依赖国外市场的外需。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4月从11人名董事中选拔出来的新任总裁远藤信博决定卖掉计算机业务。远藤信博排除公司内部异议,决定重组经营资源,挑战前景普遍看好的智能电网、云计算等高收益的新业务。将代表性商品的业务主导权交给外资的经营重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是“NEC第二次创业”。
实际上,远藤信博在其2010年2月25日就职时公布的《新中期经营规划》中,就希望将海外市场部分占整体营业额的比率到2012年从2009年度的19%提升至25%,进而在未来提高到50%。“如果规划不能有效执行,NEC将在竞争中无法存活下去”。这足可见NEC集团内部相当大的危机感。
人事制度是最大阻力
远藤信博是在“海外”与“新业务”两个关键字上取得成功的NEC集团内部极少数的人材之一。他在负责联结移动基站的超紧凑型点对点微波通讯系统“PASOLINK”时,为了摆脱日本国内业务的亏损,果断决定进军印度,在那里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获取世界市场份额的经验。这一成功经历,使得远藤信博决定大刀阔斧地对NEC进行彻底改革。
卖掉计算机业务或许就是远藤信博的第一步,而推动集团改革规划的最大阻力是NEC的人事制度。各业务部门雪藏优秀人才,不允许他们挑战新业务。这种日本传统企业文化的人事制度在NEC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但是,不管怎么说,NEC卖掉计算机业务是彻底改革的第一步,如果失败,NEC恐怕将没有未来发展可言。或许可以说,NEC卖掉计算机业务是远藤信博的背水一战。 译自:2月9日【日本】日经BP社 http://www.nikkeibp.co.jp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喜文 (来源: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