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俄罗斯加强南千岛群岛防卫 称领土不可分割|美议员网上扮单身与人调情、发半裸照|两次遭遇山体滑坡 英“悬崖别墅”成当地一景|
财经>国际财经
“达沃斯预言”为何总能屡显奇效
2011-02-10 13:39:37      来源:新华财经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在过去40多年里,达沃斯论坛一直都是世界主流思维的风向标,从年初开始全年引领世界思维的潮流

“达沃斯预言”为何总能屡显奇效

1月27日,在瑞士小城达沃斯,人们在雪地中散步。达沃斯位于瑞士东南部格里松斯地区,人口约1.3万,海拔1529米,是阿尔卑斯山区最高的小镇。达沃斯拥有号称“欧洲最大的滑雪场”,但真正令其名扬天下的,是一年一度在这里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每年1月底至2月初,年会都汇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商界、学界、媒体界领袖力量,在这里共同掀起“头脑风暴”。新华社记者于洋摄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达沃斯引领世界思维,部分原因在于“达沃斯预言”屡显奇效。

危机四伏的美国经济成为2008年论坛讨论的核心话题,当前9月雷曼兄弟破产最终导致危机爆发;2009年在美国债市一片哀鸿的情况下,达沃斯论坛关于中国经济率先回暖的论断再次得以验证;在2010年的论坛上,当金融大鳄索罗斯和“末日博士”鲁比尼同时向欧元发出警告时,如果你当作耳旁风,可能你错过的不仅仅是一场“头脑风暴”,更可能是你账户中的个人资产遁于无形。

实际上,在过去41年里,达沃斯一直是世界主流思维的风向标。

40年的意见领袖

每年夏天,大马哈鱼都会排除万难,从大海洄游到自己出生的淡水河中,完成婚配繁育。每年冬季最冷的时候,都会有一群全球精英人士经过数十个小时的舟船颠簸,辗转到瑞士一个雪山上的小镇,住在拥挤窄小的房间里,度过充满高密度谈话的五天时光。

2011年从山路来到小镇的,包括了默克尔、萨科齐等30几个国家元首,比尔・盖茨、索罗斯、米塔尔等1400多位商业领袖,还有8位央行行长、220位媒体高管、200位学者,甚至包括20位宗教领袖。

这个独具魅力的小镇,就是达沃斯。

1971年,31岁的瑞士商学院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发出倡议,在滑雪胜地达沃斯组织“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重被命名的“世界经济论坛”致力于“为全球公众利益而奋斗”。至今,每年年会都汇集近百个国家的2000多名政界、商界、学界、媒体界乃至天文界、演艺界领袖力量,在这里进行头脑风暴。

达沃斯是创造思想的地方。“全球化”、“企业公民”、“环境保护”等概念,大都在这里率先提出。如今,达沃斯也成“全球化”的一个符号。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达沃斯再度将目光转向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引领全球企业家新思维。

在达沃斯,国家元首带随从最多不过10个人,世界首富经常是单身前往,各界精英们拿杯酒一站两三个小时地相互聊天。正是这样的氛围,让全球各界领袖激动不已,思想火花相互激励迸发,集体智慧的成果,在数十年内引领着世界主流思维。

“新现实”下的新规则

2011年,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确定主题为“新现实下的共同规则”。所谓“新现实”,组织方的解释是,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关联,但共同价值和规则却已经被破坏,这不仅损坏了公众对于领导者的信任,也破坏了对未来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信心。在经历经济危机以后,我们不是“恢复过去”,而是进入了“新现实”,建立新的全球规则成为当务之急。

达沃斯提醒世界,当前最大的“新现实”,就是危机正在成为常态。如何应对下一场危机,是政府、央行、金融界和企业界都必须准备好的事情。在过去三四年中,面对重重危机,各界精英更多承担“救火队员”的角色,无暇进行对未来的战略思考。而在2011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已经到了展开战略思考的时候了。

在宏观层面,“新现实”之一,是旧危机尚未根除,新危机不断出现,全球治理显露败相。历经金融危机打击后,当前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之路,但主权债务危机风险依然严峻。欧美各国仍然未能从刺激政策中全身而退,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价格泡沫已经开始为害全球,能源、粮食、水等多重危机尚无解决方案。特别是全球粮食危机显现,当前粮价已经再创历史新高,需要防范转化为社会危机。

“新现实”之二,是全球经济正在“双轨”运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复苏不平衡。欧美“微软”,而中印“奔腾”,成为备受关注的事实。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也导致南北双方矛盾加剧,贸易战争、货币战争酝酿蓄势,绵延十年的多哈回合谈判难见曙光。在此情况下,南南合作却正在成为潮流,类似的现象,比如中国与巴西之间贸易额扩大,土耳其与伊朗扩大贸易等。在过去多年里,土耳其都在苦苦追求加入欧盟,但当前欧盟自身陷入泥淖,土耳其也在将目光向东转移,这成为全球格局变化的缩影。

在微观层面,企业的股东和管理层,都需要面对“新现实”。在危机频发的情况下,在选择企业管理层时也需要进行“压力测试”,测试他们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企业也要制定危机预警机制,随时监测可能出现的危机。而在各行各业,都要学会适应新的现实,转变已有的运行模式。

新的现实已经开始显现,但新规则的建立并非易事,这也成为2011年达沃斯论坛讨论的核心议题。在会议开始前,组织方已经倡议成立“全球危机应对网络”,将政界、企业界、民众联合起来,建立共同的机制和准则,有效地应对下一场可能出现的危机。

“达沃斯预言”为何总能屡显奇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史上最性感的猫头鹰空姐
猫头鹰航空在每个航班的乘务组里面,会有至少二名猫头鹰女郎,为乘客提供机舱内的服务。 >> 详细

论坛
民国奇女子:气质美如兰
她们气质出众、才华横溢,被称为民国十大奇女子,其中有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